? ? 小敏是我初中同學,從13歲相識到現在,已經35年,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了自己一跳,真的已經有那么久了!
? ? 初二的時候,我轉學到小敏班上,初二八班,老師安排我坐在小敏前面的座位,下課的時候,周圍的同學都問東問西,小敏只是安靜地看著,也不理我。后來是怎么成為朋友的,我也不知道,不知不覺地走到一起,下課一塊上廁所、放學一塊去小賣部買糖果吃。
? ? 小敏皮膚白,個子不高,微胖,我是又黑又痩,她性格豪爽,我則比較怯弱,我們倆走在一起,有點戲劇性,別人都奇怪為什麼我們會成為朋友。
? ? 小敏學習好,在班上數一數二,我從認識小敏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那時候真的學習很刻苦,我家住在旁邊的鎮上,每天早上6點從家里出發,趕早班火車上學,晚上也是6點多的火車回家。在車站等車的時候,我會看書、寫作業,中午,在學校旁邊的小飯店花2毛錢買2個包子,一碗湯,有時候是去市場買一個烤地瓜解決午飯,現在想想挺苦的,但是當時自己并不覺得,每天很開心,因為有朋友在一起。
? ? 小敏脾氣急,一言不合就要打架,我是別人欺負也不敢說話,有她在身邊,我很有安全感。一次,我們一起去澡堂洗澡,有人不守規則,到我前面夾塞,小敏立刻劍拔弩張,那個大嬸吃了一嚇,不敢不把兩個小孩放在眼里。現在想來,青春期的我們,更多地想要引人重視。
? ? 小敏的家在一條小巷子的盡頭,曲曲折折地走進去,是一個堆滿雜物的小院子,再走進去是一間低矮陰暗的小房子,只有一間屋子,散發著淡淡的霉味。小敏還有個妺妹,一家四口擠在一張土炕上,吃飯的時候一張小飯桌放在炕中央,總是很簡陋的飯菜。小敏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阿姨性格外向,快人快語,叔叔則是比較有心事的樣子,小敏說他們常常吵架,她都聽煩了,想離開家遠走高飛。
? ? 初三那年,年級分班,我和小敏分開了,我在六班她在五班,后來我家搬到縣城,我就不用跑通勤了,班級里有幾個調皮的男生總是跟我作對,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許多,學習成績也一般,那時候我喜歡畫畫,曾想考美術專科學校,只是想想,并不知道如何去實現。小敏則是一心想離開家,聽說外縣招職高生,她就果斷地報了名,中考結束后,我們倆的人生軌跡從此改變,那時候我們不懂,那就是人生的轉折點。
? ? ? 我上了縣城二高中,小敏上了外縣職高,學習無線電專業。分開后,我們各自去適應新的環境,結識新的同學,我倆聯系的不多,偶爾寫信,匯報一下情況,后來信也少了。
? ? 小敏的職高生活跌宕起伏,差一點兒連命也沒了。后來聽她講述事情的經過時,我被嚇哭了,沒想到小敏是這樣一個癡情的女孩子。
? ? ? 小敏喜歡上了同班的男生安,安也是外地來的,長的不算英俊,但是很有個性,也很有才華,小敏單戀著安,安也欣賞小敏的聰明與大度,經常同學們一起岀去玩,安對小敏也格外照顧,那一天,是安的生日,大家一起為安慶祝,學著成年人的樣子喝啤酒、喝歌,大家都很開心,回去的路上,小敏和安走在一起,小敏希望那條回宿舍的路長些,再長些,一路上,小敏積攢著勇氣,向安表白,終于,分手的時候,安轉身,小敏喊住他:“安,我喜歡你!”說完,滿臉通紅,不敢看著對方,安愣住了,低頭沉默了半晌,說:“小敏,對不起!”
? ? ? 第二天,小敏沒去上課,一個人躺在宿舍里,羞愧難當,覺得沒有勇氣岀去見人了,再想到自己沒有溫度的家,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多余的人,不如去死吧,死了就解脫了。
? ? 醒來的時候是在醫院里,同學們和老師守在她身邊,安也在。十八歲,我死過一次,小敏后來給我的信中這樣寫道。
? ? ? 我不理解小敏為什么喝藥,她這樣做讓我很怕,那種不顧一切的執著,還有靠近死亡的氣息讓我害怕,我覺得我們之間好像岀現了一條長長的裂縫,后來,我也戀愛了,我才理解那種刻骨銘心的痛,我的戀愛是痛苦的,絕望的,我沒有力氣去關注別人,小敏結婚那天,我和男朋友分手了,一個人在街上游蕩了一天,我想去參加婚禮,坐車到小敏家附近,又離開了,小敏嫁給了陳,一名管工。
? 小敏結婚后到學校看過我一次,穿著打扮還是以前的風格,短發,穿件灰白色的夾克,平?布鞋,看不出新娘的樣子,但是氣質已經儼然一個成熟的女人,不像身邊的同學簡單稚氣。我們在校園里散步聊天,她很開心,給我講述丈夫如何疼愛她,連指甲都是丈夫幫她剪,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提到我的男友,小敏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她停下來,瞪著一雙不大的眼睛,看著我,一字一頓的說:你要是跟M結婚,咱們的友誼就結束了,他不適合你。
? ? 我理解小敏的想法,她和M從小是鄰居,她認為M的父母經常吵架,M的脾氣也很暴躁,不會帶給我幸福的。但是戀愛中的我是如此的盲目,任何人的勸告都聽不進去。多年后,我離婚了,想起小敏的話,不禁感慨,我失去這個朋友已經很久了。
? ? 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話,聯絡很不方便,我因為跟M結婚,也沒有通知小敏,后來換工作、換住址,就與小敏失去了聯系。雖然在同一個城市里,偶爾在華燈初上的夜晚,走在街道上,腦海中會想起多年前的朋友,心里會有隱隱的牽掛,不知道她過得好嗎?但是仿佛冥冥中有根線牽著,我和小敏注定會再次相遇。
? 那天,我帶媽媽和女兒逛林西路,這是小城比較早的商業街,幾排長長的大棚,里面駐滿商戶,從服裝鞋帽到水產副食,應有盡有,可是生意并不景氣。我們在服裝大棚里穿過,那時正是初春,北方的天氣乍晚還寒,露天的大棚里面更顯得冷清,女兒跑在前面,在一個賣內衣的攤位前停下來,跟賣貨的阿姨聊著什麼,遠遠望去,那個身影有點眼熟,我走上前去,看到了小敏,她滿臉驚喜,說:"你女兒跟你長的一模一樣,我都猜到是你啦!"
? ? ? 見面之后,我們一起吃飯逛街,在小敏面前,我是最真實的自己,沒有虛榮,沒有掩飾,因為無論什么樣的我在小敏面前都是被接受的。這么多年沒見,時間已經把我們劃上不同的標記,但是并末改變我們相識的初心,一如13歲的少年,純凈,自然。
? ? ? 那天,在一家小飯店里,小敏給我講述了她的生活,孩子三歲時,她和陳離婚了,接著又遭遇下崗;媽媽病了,得了乳腺癌,手術后化療;爸爸也下崗了,在一家工廠打工;妹妹得了糖尿病,一直沒有戀愛結婚···
? ? 那時候在學校里,我們真的不識愁滋味,沒有想過生活是這樣的艱難,你得去面對一個個難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被時間的洪流裹挾著,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小敏說,這些經歷也挺好的,以前脾氣不好,看誰都不順眼,現在看誰都覺得很親切,生活教會了我很多。
? ? 我慨嘆孩子是如此的忠實于父母,他會跟隨他們的腳步,無論前路是沼澤還是沙漠,我看著小敏略顯蒼白的臉,看不到小時候的桀驁不馴,取而代之的是平靜、良善...? ? ?
? ? 父母那一代,離婚在很多人來說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尤其是女性,即使生活不幸福,他們也要躲在婚姻的堡壘里,忍耐一輩子。小敏的父親,早年就有了外遇,與他母親之間的感情名存實亡,雖然他們為了孩子沒有離婚。但是留給孩子的是一個沒有溫度的家。小敏說,“我曾經恨我爸爸。恨他無能,恨他不忠實于婚姻。”她也恨陳,總是懷疑陳有外遇,爭吵不斷升級,甚至她還扇他耳光,其實那是她想對她爸爸做的。“其實陳是好人,是我冤枉他了。我爸爸也是好人,一個不幸的好人。”
? ? ? 隨著林西路市場的衰落,小敏不得不尋找新的商機。她從別人手中轉租了另一處比較紅火的商業中心開始賣服裝。每兩周她會坐長途汽車去北京上貨,周五晚上坐上夜車到北京,第二天上好貨,晚上又坐夜車回來,沉重的大包袱都是她一個人肩背手提的弄回來。我有空的時候會去小敏的攤位上幫忙,那時候我在政府機關工作,很清閑,有時候我會抱怨工作的無聊,但是看到小敏的辛苦,我就自覺的閉上嘴巴。小敏說,世上沒有后悔藥可吃,既然選擇了這條路,無論如何也要走下去。
? ? 上貨、賣貨還要照管孩子,實在是非常的辛苦,一年后小敏結束了服裝的生意,在郊區開了一家五金商店,我不知道她如何完成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的轉換,總之她很快了解了行情,之前那些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五金配件,她現在搞得很清楚,即使是眼光很挑剔的民工她也可以應付。
? ? 小敏開五金店的幾年間,我在網上認識了Y,我辭去工作離開我們的小城,來到天津—Y的城市,我再婚,生子,轉眼兒子已經會走了,我回去看望父母,也帶兒子去看小敏,兒子比較怕生,但是跟小敏卻不生疏,小敏抱著她,教他認識五金店的各種零件,中午小敏做了魚給我們吃,以前連指甲都是丈夫剪的小敏現在也做得一手象樣的飯菜。
? ? 五金店的生意平穩,足夠維持一家的生活還能有些積蓄,媽媽的病也日漸好轉沒再復發,可以稍稍的松一口氣了。
? “所有的父母都會傷害孩子,誰都設有辦法,孩子就像一只潔凈的玻璃杯,拿過它的人會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臟,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還有少數父母將孩子的童年摧毀成不可收拾的碎片。”——《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 ? ? 小敏的女兒欣跟我女兒同歲。兩個女孩剛好跟我們相反,我女兒大膽、活躍,欣則靦腆、害羞,她們上不同的中學,周末上同一個英語班,我有時會跟她們一起上課,女兒積極舉手發言,欣則沉默不語,偶爾老師叫她回答問題,她也不肯開口。她們的年紀跟當年的我們一樣,初三的時候,也像我和小敏一樣,踏上了不同的道路。
? ? ? 相比于母親那一輩,我們70后的女性更大膽、開放,不會象她們那樣為了子女委屈求全,而我們的女兒,在青春期到來的時候,向我們展示了她們與我們的不同。我女兒開始嘗試一切禁止她做的的事情,用以宣判自己的獨立。欣則和她母親當年一樣,想要離開家遠走高飛,逃離青春的煩惱,只是她的選擇讓所有人都難以接受---她要出家當尼姑。小敏說,你想讓她死,還是讓她活?
? ? 欣用比較極端的方式爭取到自己的權利,小敏想,寺廟中日子清苦,用不了多久女兒就會回心轉意,于是含著眼淚把欣送到安徽x縣,一座僻靜的寺廟里。
? ? 山中歲月長,鳥獸久為伴,離得世俗外,修煉欲成仙,欣喜歡寺廟的生活,早晨4點起床跟著師傅念早課,白天按師傅的吩咐種菜,喂貓,洗菜,做飯,欣性情溫和善良,個性中也有堅忍執著的一面,她喜歡廟里的草木花蟲,她每天有大把的時間消磨在它們身上,轉眼秋天來了,冬天來了,半年時間過去了,快過年了,小敏想念女兒,想接欣回家過年,她一路輾轉,火車、汽車、三輪車,再步行幾公里山路,經過二十幾個小時的奔波,風塵撲撲奔向女兒。
? ? 初冬的xx寺,寂靜、荒涼,聞不到香火的味道,沿著落滿樹葉的小徑,先到女兒的住處,房間很小,四壁徒然,一張簡單的折疊床,被褥疊在床上,很整齊,欣不在,又轉身到禪房,見師傅在靜靜打坐,等待了一會,師傅終于起身招呼小敏,說欣與師姐下山去市集了,午餐時會回來。
? ? 終于,聽到門外的腳步聲,小敏起身迎出去,只見兩個小尼,穿著灰色棉袍,布鞋,兩人合力抬著一個菜籃子,她們用一根木棍穿過籃子的柄,分別握著木棒的兩端,走了幾里的山路回來,兩人都出汗了,臉色微紅。"媽,你怎么來了?"欣一臉驚訝,但也掩飾不住喜悅。
? ? ? 那晚,母女倆擠在一張床上,聊到深夜,小敏看著女兒的小腿,夏天被蚊蟲叮咬的印跡還在,數了數,竟有一百多處。小敏想,無論如何也要帶女兒回家,讓她過正常的生活,結婚、懷孕、生孩子···
? ? ? 那次回家過年,欣沒再回廟里,小敏答應女兒可以不再上學,之前姑姑跟她說起去農村開辦養豬場,國家有些扶植政策很好。欣也很開心,她喜歡農村的生活。
? ? ? 小敏和陳因為欣的事又重新聯系起來,這么多年,陳也是一個人,很自然地,兩人又走到一起,一家三口又團圓了。
? ? 接下來就是建設豬場,其中的艱辛一般人是很難想像的。諾大的豬場,可以容納上百頭豬,一磚一瓦,一木一草都是一家三口流汗、流淚地干出來的,小敏說,從早上4奌起床,到晚上睡覺,除了匆忙地吃一口飯,其他時間都在干活,東北的冬天,零下二十度,早晨從溫暖的被窩里爬起來真是痛苦不堪,城里長大的人,要重新學習如何在農村生活,周圍的農戶都看著他們,以為這幾個城里人過不了幾天就會因吃不了這個苦而打道回府了,沒承想,他們一呆就是6年。6年里,真是苦辣酸甜,個中滋味,只有他們自己明白。
? ? 養豬這一行除了辛苦,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此外,還需??擔很大的風險。意識到這一點,欣首先想到要考蓄牧學校,經過二年的學習,欣成了豬場的技術員,給豬看病治療,包母豬的配種、產仔,小豬的護理,欣都得心應手了。小敏也通過看書、上網學習了大量的養豬知識,豬場開始迎來了生機。
? ? ? 小敏家的豬都很幸福,他們了解每頭豬的習性,欣每天跟豬們聊天,給它們喂食、洗澡,記得那年我們去豬場,夜里在豬場的院子里,天空深遠,星星在天上眨眼睛,忙碌了一天的豬場安靜下來,聽到豬們一片鼾聲...
? ? ? 小敏瘦了,但身體結實了,目光更明亮,眼神更堅定,當一個人專注于一件事情上,她真的很美。
? ? ? 小敏很忙,忙到沒有時間給我打電話,很意外的,那天我突然接到小敏的電話,剛喂了一聲,聽筒里傳來小敏哽咽的聲音,小敏說,養豬這一行太艱難了,剛有起色又遭遇豬瘟,看著自己精心喂養的豬一頭接一頭地死去,感覺快要撐不下去了。
? ? ? ?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小敏,當我通過上課、讀書去尋找心靈的解藥時,小敏一直在做,她和陳共同努力,療愈了他們的婚姻,療愈了自己,給女兒一個成長的空間,這真的比什么都寶貴,我想說,小敏,我敬你,羨慕你,你們是精神上的富翁。
? ? ? 那場豬瘟給小敏的豬場帶來了慘重的損失,最困難的時候,豬們吃了上頓,下一頓的豬糧都不知道在哪,小敏四處借錢, 勉力維持,終于度過了難關。
? ? ? 我一直關注著養豬行業的經濟形勢,那和小敏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兩年,豬行的形勢不錯,小敏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們現在只培養種豬,這樣風險小一點,技術含量高,競爭少一些,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 ? ? 今年十一,我回老家,給小敏發了微信,她立刻打來電話,約好見面。第二天,欣開車載著小敏來了,我們一起逛街吃飯,小敏說欣在家一直念叨我女兒,還夢見她好幾次,她們之間好象有種奇妙的鏈接,很遺憾女兒去了奶奶家,沒能見面,下次一定讓她們聚聚。
? ? 那天欣和小敏帶我去一家服裝店,說她們早就看好了一套衣服,氣質很合適我,試穿之后欣連連點頭,并不由分說去付款,我知道推辭不過,小敏說,以前都是你幫我,現在也讓我給你花一次錢吧。
? ? 欣很有眼光,衣服確實漂亮,她說,也許她們不會一直在豬場干,她想開個服裝店,過二年,早點讓爸媽退休,去旅旅游,好好享受生活,第一站,就去天津。
? ? ? ? ? ? ? ? ? ? ? (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