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庭の小草萌えいでぬ限りなき天地今やよみがへるらし.
譯文:我庭小草復萌發,無限天地行將綠。
春雨や傘高低に渡し舟
譯文:渡船春雨至 船上傘高低。
雪間より薄紫の芽獨活哉
譯文:雪融艷一點,當歸淡紫芽。
蛸壺やはかなき夢を夏の月。
譯文:章魚壺中夢黃粱,天邊夏月。
馬に寢て殘夢月遠し茶のけぶり。
譯文:迷蒙馬背眠,月隨殘夢天邊遠,淡淡起茶煙。
梅白し昨日ふや靏を盜れし
譯文:水鳥嘴,沾有梅瓣白。
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
譯文: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聲響。
さびしさや 一尺消えて ゆくほたる
譯文:流螢斷續光,一明一滅一尺間,寂寞何以堪。
庭掃きて雪を忘るる帚かな
譯文:掃庭抱帚忘雪
米蒔くも罪ぞよ鶏が蹴合ふぞよ
譯文:撒把米也是罪過啊!讓雞斗起來。
ふるさとや寄るもさはるも茨(ばら)の花
譯文:故鄉呀,挨著碰著,都是帶刺的花。
鳴くな雁今日から我も旅人ぞ
譯文:雁別叫了,從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啊!
.心あてに折らばや折らむ初霜のおきまどはせる白菊の花
譯文:菊霜不可辨,反復遲疑摘。
物思へば澤の螢もわが身よりあくがれいづる魂かとぞ見る
譯文:心里懷念著人,見了澤上的螢火,也疑是從自己身里出來的夢游的魂。
思ひきやありて忘れぬおのが身を君が形見になさむ物とは
譯文:本思已忘懷 徒留儂身 莫非君之遺物
朝顔に釣瓶とられてもらひ水
譯文:朝顏生花藤,百轉千回繞釣瓶,但求人之水。
木樨花正發,母教二弦琴。
木犀や母が教ふる二絃琴
看護婦打瞌睡,醒來拍蒼蠅。
看護婦やうたゝ寢さめて蝿を打つ
夜半驚醒夢,瓠瓜落地聲。
驚くや夕顏落ちし夜半の音
旅行又旅行,秋風盡在旅途中。
旅の旅又その旅の秋の風
頻頻尋問,積雪深幾許?
いくたびも雪の深さを尋ねけり
春日河川上,正是一桶靛藍流。
一桶の藍流しけり春の川
鐵缽錚錚鳴,亦聞落霰聲。
鉄鉢の中へも霰
故鄉冷雨中,托缽歸來赤腳行。
雨ふるふるさとははだしであるく
皓月東升入碧穹,并非懷有待何情。
月が昇って何を待っでもなく
(此處開群嘲:樓上那些自作多情的)
碧草萋萋,此處原為火葬地。
草しげるそこは死人を焼くところ
(叫你想的美!)
好路直通上好房,卻是火葬場。
よい道がよい建物へ焼場です
(大師你冷笑話講得真好)
月光朗朗,不知又在炸何方?
月のあかるさはどこを爆撃してゐることか
1,
狐貍變作公子身,
燈夜樂游春。
——與謝蕪村
2,
春已歸去,
櫻花梭巡而開遲。
——與謝蕪村
3,
我知道這世界
本如露水般短暫
然而? 然而
——小林一茶
4,
唯我在此,
唯我在此,
雪落下。
——小林一茶
5,
我去你留
兩個秋
——正岡子規
7,
天也醉櫻花,
云腳亂蹣跚。
——荒木田守武
8,
貓逃樹枝搖,
春夜月朦朧。
——池西言木
9,
平戶風乍起,
鯨魚來噴水。
——夏目漱石
10,
時雨紛紛落不停,
泥貓睡死于佛經。
——夏目漱石
12,
手拾落穗,走入人家書齋。
——水源秋櫻子
13,
日光穿過睡蝴蝶。
——高桑闌更
14,
不見方三日,
世上滿櫻花。
——大島蓼太
15,
櫻花樹蔭下,
縱使萍水初相逢,
亦非陌路人。
——小林一荼
16,
梅林深處何人宅,
半星燈火漏幽微。
——夏目漱石
17,
流螢斷續光
一明一滅一尺間
寂寞何以堪
——立花北枝
18,
盛夏陽光里
聽見蝴蝶相觸聲
——松瀨青青
19,
一見紋蛤,殼分兩半,亦如遠去的秋
——小林一茶
20,
故鄉啊,挨著碰著,都是帶刺的花。
——小林一茶
21,
說是悲哀也可以說吧,
事物的味道,
我嘗得太早了。
——石川啄木
22,
秋 夜 深 ,
銀 匙 鉆 進 紅茶里。
——日野草城
23,
樸樹散花,
不知去向。
——川端茅舍
24,
春雨細細落,
潤澤沙灘小貝殼。
——與謝蕪村
25,
風穿樹間春初淺。
——臼田亞浪
26,
咳嗽也一人
——尾崎放哉
27,
過得城關后,
回收初看燈火瘦,
天際晚霞秀。
——炭太祗
28,
薔薇開處處,
想似當年故鄉路。
——正岡子規
29,
銀 魚 自 在 游 ,
仿 若 水 色 動 。
——小西來山
30,
伽 藍 正 是 落 花 時 ,
落 下 門閂 僧 人 去 .
——野 澤 凡 兆
31,
橫掠鳴杜鵑,
云雀垂直上云天,
交叉呈十字。
——向井去來
32,
杜鵑鳴上天,
月色如水照竹林,
清光漏其間。
——松尾芭蕉
33,
江戶十秋送流光,
反指他鄉是故鄉。
——松尾芭蕉
34,
春雨落一滴
樹芽脹一絲
——有井諸九
35,
夏日涼風拂書案,
白紙皆飛散。
——正岡子規
36,
潺湲清清水,
巨石微微動。
——高濱虛子
37,
蒼天裂,
峭崖裂,
瀑布從中瀉。
——山口青邨
28,
盛夏中午,
死神看人,
半睜半閉眼。
——飯田蛇笏
39,
匆匆春將歸,
鳥啼魚落淚。
——松尾芭蕉
40,
山谷明月光,
流螢皆彷徨。
——原石鼎
41,
花影婆娑欲踏踩,
懸崖櫻樹月色明。
——元石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