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王羲煥先生

(按發出的先后順序收集)

呂浩榮:

驚聞噩耗失益友;

嘆看風云憶良師。

惜無涇水逆流,藝苑殞落巨匠手;

幸有文壇同祭,聯界輩出后繼人。

樊曉敏:

隴上文壇惜落雙馨淚

涇川藝苑痛失一巨人

孫定春:

回山垂淚酬知己;

汭水悲歌祭墨魂。

七五歲春秋,無愧今生,為人謙遜,為文質樸,清風兩袖修竹品;

數千篇著作,留存后世,寫事惟真,寫世務淳,大愛一心慧眾民。

筆耕不輟,或墨或文或劇或聯,辭情并茂,義理并存,涇州文苑傳佳話;

交往雖疏,亦師亦友亦緣亦道,喜樂相諧,行心相趣,隴上河川吟誦章。

又到紅消紫燕飛,

文緣會聚卻相違。

隸行篆草著胸臆,

點染勾描盡細微。

翰墨由來憑率性,

丹青更顯妙思維。

人生苦短陰陽地,

酹酒伴君醉一回。

杜玉明:

驚聞好友仙游去;

再見羲兄戲演難。

詩聯書畫皆佳品;

劇本編排竟匠心。

彩繪樓堂描畫景;

騰王閣上有英名。

故土人文知滿腹;

舞臺書畫伴終身。

畫苑筆懸誰繪彩;

書壇墨固淚傳言。

驚聞羲煥已游仙,

涇水哀音浪敝天。

畫苑筆懸誰繪彩,

書壇墨滯硯臺干。

再聽眉戶梁九品,

佳作秦腔吳煥先。

唯有同仁齊奮進,

復興故土慰前賢。

張立君:

詩書畫俱為精品;

導演編皆是內行。

詩書畫皆為美品;

導演編可謂全才。

書屈原賦,畫隴原圖,兩袖清風留往世;

演徐九經,編梁九品,一腔熱血勵來人。

袁永軍:

烏云陣陣悲師友;

涇水滔滔念故人。

王繼儒:

對聯專家,民俗領主,何故遽去;

風雨同舟,煙云共濟,天哭斯人!

能文能武能說能寫能畫能唱涇川文壇領袖;

敢屈敢伸敢進敢退敢高敢低平涼曲園將軍!

牛筱春:

涇川還誰?秦川還誰?能唱能書為一絕;

人品可頌,作品可頌,是師是友乃雙馨。

噩夢醒來天作雨;

悲聲放處地降寒。

精文碩德留暉遠;

友愛師情揮淚多。

聲情并茂,還能夜雨對床?

德藝俱佳,難再高臺教化!

文留百載,名留百載,一代良師辭世去;

涇水含悲,芮水含悲,八方好友送君來。

許桂生:

詩書畫劇皆精品;

德藝言行是楷模。

二水哽咽天將晚;

一聲噩耗人心寒。

涇川文壇隕泰斗;

揮淚控悲寄哀思。

何超:

半世筆耕不輟;

一生兩袖清風。

惜英雄氣短淚似滂沱觸情即灑;

嘆世事無常心如豆火因風忽熄。

雷玉成:

惜瑜惜瑾從此世間再無梁九品;

哀師哀友而今墻上僅見陋室銘。

字美,畫美,劇美,雅俗共賞,文苑耆宿從此殞;

人端,品端,貌端,德藝雙馨,隴東俊才再難得。

劉正奇:

杏壇梨園苦耕耘,書畫文章德潤身。

接鞭涇汭情思在,播名隴上傳九品。

昨夜風驚斯人去,今晨雨冷送君行。

云喑楊柳傷心碧,長歌當哭和淚吟。

雷莊德:

涇水悲鳴,文壇失巨臂;

天風哀挽,藝苑卻良師。

文壇巨匠,創作眉戶梁九品;

藝苑名師,編導秦腔吳煥先。

身正唯修注重品行,地懷其德;

筆耕不輟精研字畫,天念斯人。

劉世麟:

從藝一生人品好

多才三世德行高

王寶明:

筆卷風云氣,

詩吟嗚咽聲。

朱春龍:

天公失手奪星魁,

奈何人間徒生悲。

回山低首云含淚,

涇水增寒樹鳴哀。

梨園先聲驚隴右,

書畫重彩存古風。

功名利祿塵與土,

清儉德馨芳永流。

馬建峰:

夙聞藝聲相識晚;

慳領文點別去急。

文壇美譽夕霞尚明余光在;

藝苑嘉聲晨斗猶耀熾熱存。

袁嘯:

淚眼潸然兼哀雨;

遣詞落筆訴離殤。

楊樹:

兩行悲淚哀文壇泰斗;

一柱韻香祭人生良師。

薛寶春:

菩薩蠻·悼王老

嵩山煙雨悲風起,夏云聲啞涇波泣?;刂须E文侯,愚生不識愁。

天傷惛似夜,杜宇鳴嗚咽。逝者長已矣,生者拾遺筆。

韓玉蘭:

筆熠涇川,彰風土民俗,文壇悲殞引擎手

德馨藝海,具竹節梅骨,師友長懷播火人

矢志文壇,藝海滌心,持節墨筆繪宏圖,黃土招魂歸上界

銜哀涇水,山川載恨,灑淚同仁矚遺卷,挽聯唁祭送先生

孟德生:

晨曦熠熠,煥七彩煙霞,揚帆藝海書畫戲文俱全才,卓爾建樹方成無悔人生,而今曲苑尊師乘風歸仙界;

暮雨蕭瀟,吟三友情誼,涉足民俗釋儒佛道皆達人,豁然通透克終如歌歲月,此后文壇宿將駕鶴隱凡塵。

韓德仁:

平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光明正大詩書畫戲俱佳精神猶如宮山蒼松長聳翠;

一世身體力行吾輩楷模磊落清白教唱演撰都能風範恰似瑤池古柏永垂青。

悼王羲煥老師聯。

身投詩書畫戲成果輝煌堪稱德藝雙馨楷模;

心繫教唱演撰功績卓著可謂文苑獨樹典範。

陳龍:

文星隕落回山;

德范長存涇水。

史新生:

一趄風燭紅霞斂;

萬古儀型碧草埋。

大雅云亡梁木壞;

老成凋謝泰山頹。

龍隱海天云萬里;

鶴歸華表月三更。

李存林:

王母求才懿旨來,

良師駕鶴赴瑤臺。

情留凡世無窮盡,

身列仙班顏難再。

陳景強:

清瘦奇矍一老翁,黃土藝苑苦耕耘。

妙手丹青催壯志,勤為劇壇譜新聲。

謙恭不愧儒家子,守拙難藏良善心。

音容才學隨駕去,華章德品毓后人。

李曉京:

天聚慟云迎王老;

涇含悲淚送文仙。

官身九品,朝堂缺位;

德藝雙馨,婦孺皆知。

(一)

千載靈均悲悼念,

百年王老嘆哀思。

傷心最是離人淚,

化作雙馨入夢癡。

(二)

德藝雙馨存浩氣,

一朝悼念化塵煙。

不知王老何時返,

泣淚悲歌慟九天。

黃永福:

花無悅色,想見儀容空有影;

云天低垂,欲聞教誨杏無聲。

隴上楷模,德馨世路皆人表;

涇州良師,兩袖清風自絕塵。

張志奎:

一生傾心血,南山松柏長蒼翠;

九天含笑意,故園桃李又芳菲。

品德高尚,多能博學,昔時為師譽盈鄉里;

謙虛謹慎,時海箴言,今日永別淚灑胸襟。

趙毅:

噩耗傳來天地喑,

悲情化作雨紛紛。

曾經為友亦師長,

今日隔天送摯君。

鶴駕白云人遠去,

恩留青山德昭世。

斷弦誰奏高山曲,

鈡子何若再賞琴。

張進忠:

揮毫縱墨德風在;

賞作觀書藝品新。

謝麥年:

痛哉,涇川頓失文壇師才;

妒矣,瑤池憑添仙界文將。

寫畫文演皆出彩一等高人;

仁義禮信當楷模十分道德。

魏軍鋒:

演繹角色鞭撻丑惡稱把式活靈活現;

創作劇本弘揚正氣是經典惟妙惟肖。

西王母拭淚遮晚霞緬懷炳煥;

回中山垂首鼓曉鐘驚破晨羲。

雷鳴:

登臺會演演古演今只管壯他人;

提筆能寫寫張寫王唯獨瘦自已。

平涼市傳統文化促進會:

涇川文壇巨匠隕落涇水;

坳心家鄉赤子歸來坳灣!

盧永峰:

文若滔滔涇水遠;

藝比巍巍回山高。

今日世間無羲煥;

明天縣志有《接鞭》。

溫越:

筆納涇水波瀾著故土千載華章,驚聞斯人去;

腹繹秀山云霓書涇州百世氣象,悲送仙客行。

吳仁全:

魂飛天外星斗忙,

魄降人間草木香。

王老音容猶如在,

若有同聚再難來。

王金生:

塵世悲殞春秋筆;

天庭敕建白玉樓。

妙文誰堪共鑒賞;

疑義孰足相切磋。

楊好學:

七十五春秋修身志鉆學問閱滄桑觀世風心系涇水風情;

六十余歲月創劇本塑人物抒心意歌時代名震隴原山川。

(一)

驚聞君已去天間,

日后與誰話涇川。

可恨天公不假年,

更惱醫無力回天。

宮山默首欲墜淚,

汭水停滯波不前。

高山流水失知音,

來日有琴向誰彈。

(二)

驚聞王老師先逝

羲皇子孫才卓卓,

戲劇書畫功碩碩。

梁九品里著秦音,

四坡壯歌頌軍魂。

更可貴者德與行,

見誰都有朗笑聲。

涇川戲劇笫一人,

煥發青春著述豐。

史光恩:

如師如父老先生,

書法繪畫天地存;

德藝雙馨名塞北,

太白隕落何處尋。

涇川江河凝冰咽,

珠峰飛雪放悲痛。

君今離去乘仙鶴,

他日求教在夢中。

蒼天垂淚痛失德藝雙馨文化傳承創新領頭人;

河山變色默祭書畫傳奇編劇執導濟世探索者。

張懷群:

名垂涇汭人不悔;

氣壯隴山筆有神。

壯心猶在風云上;

書卷長留天地間。

鄧旭平:

哀樂陣陣入耳來,

難尋先生音和容。

德藝雙馨婦孺知,

瑤池酣墨無盡時。

孫亞麗:

汭水滔滔,悲悼青鳥文化引擎者;

宮山熠熠,緬懷戲曲舞臺藝術家。

孫彥杰:

會編會演當年臺上飾英雄;

善書善畫如今翰林為宗師。

曹銀虎:

揮毫波墨一生藝海勤耕耘;

編劇演戲半世舞臺獻真心。

想見慈容觀遺像;

欲聞師訓聽錄音。

張偉:

矢志文壇融匯古今詩聯書畫皆為精品雙馨德藝世人頌,

揚帆藝海博綜汲取劇本演編堪稱奇才秦隴文苑美名傳

劉小龍:

亦師亦友,藝德兩雙馨;

可歌可頌,文苑一巨人。

劉玉林:

才高八斗詩書畫戲全能手,

官居九品詼諧幽默夠完人。

郭志龍:

《梁九品》唱響涇汭山川;

《吳煥先》壯歌隴原大地。

五十余載啟王母故里書畫曲藝羲光,

七十有年肇隴原大地文德藝品煥然。

樊暉:

杏壇耕耘育桃紅,

畢生澆灌倍辛勤。

忽聞先師駕鶴去,

滿紙落墨寫悲痛。

章瑜:

涇水含悲,多少新章疊舊篇,題不盡人生有限德昭世;

宮山泣淚,幾番人事如花事,訴不完生命無涯藝品馨。

劉文霄:

南極今增仙鶴駕;

蓬萊己添福壽客。

李世恩:

隴上還稱梁九品;

靈前最憶人雙馨。

馬宇龍:

意難忘·吊王喜煥

青草盡染,忽聞涇水泣,頓覺心傷。

只見幡影動,不聞話語香。

手揮淚,心忒涼,能不咒上蒼?

劇壇上,一星隕落,少我煥郎。

坎坷人世滄桑。總平生涕血,九品名揚。

上蒼知與否?好人應福康。

今日事,斷人腸,君走太匆忙。

君慢走,天界安息,我等接妝。

張森林:

舞臺長存筆下色;

人間再無案上人。

趙睿:

愿獻忠肝弘國粹;

甘消塵念煥詩心。

李玉霞:

隴上猶留芳跡;

堂前共仰遺容。

楊俊虎:

一世獻精藝,回山松柏長蒼翠;

九天含笑意,瑤池桃李又芬芳。

程永忠:

山川含淚,同志忽失老故友;

風云變色,隴東又少好人才。

趙明度:

孤雁上西天,二水嗚咽翻激浪;

文壇失大樹,滿城悲痛悼良師。

祭王羲煥先生文

著名詩聯書畫家、劇作家王老先生不幸逝世,追憶已往交情,令人悲痛不己,今日有幸臨柩一祭,短文一紙寄托哀思,文曰:

嗚呼王公,德藝雙馨。字追中王,畫頌工農。唱吳煥先,演梁九品。涇芮載譽,陜甘知名。多才多藝,人所推重。藝湛技精,服務人民。編導演員,一身兼任。木雕泥塑,鳥獸神人。名具情態,栩栩如生。誨人不倦,勤學終生。如此奇才,代有幾人?古稀有六,德高望重。昊天罔極,白日超升。無疾而殞,聞者咸痛。孺子待誨,遺著待整。文友交流,誰拉準繩?三原垂淚,五水嗚咽。齊祈天地,還我哲人!今我來祭,悲情填膺。撫今追昔,似夢非夢。陰陽阻隔,成兩世人。談論不應,求教無聲。楮幣數束,薄酒一盅。先生走好,黃泉夜沉。如有來世,或可重逢。

肖福民 王六賢 劉玉來 張家升 史光恩 趙福義祭拜

戊戍年四月十四曰

涇川縣楹聯學會輯

2018年5月28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283評論 6 530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947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09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485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68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17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06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39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551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662評論 1 366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88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07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563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255評論 3 38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3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