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讀這本書并不是享受純粹的閱讀樂趣,是有期待解決心理問題的。
? ? ? ? 有一段時間了,內心惶惶不安,壓抑,苦悶,找不到出口,感覺百無一用,一事無成,未來蒼白,沒有希望,生活在自我否定之中。
? ? ? ? 拿到這本書后,快速的閱讀完畢,有一些觀點擊中內心,忍不住再讀一遍,企圖理解的更透徹。但是,有些能夠消化,有些依然梗在心中,無法突破。
? ? ? 本書的主要觀點是:第一,我們追求的是什么?內心的愛,喜悅,和平。一定是喜悅,不是快樂。快樂取決于外在的東西,一旦令你快樂的情景或事物不存在了,快樂就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向外綻放,是內心油然而生的,外界奪不走。
? ? ? ? 第二,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引過來。反之,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就會常有倒霉事發生在他身上。
? ? ? 第三,當你不那么用力地做事,效果反而更好。
? ? ? 第四,生活中簡單的事件背后潛藏著一些信息。比如你想考證,考試當天接二連三發生找不到準考證,堵車遲到,答題卡涂錯等不順利的事情,大致是你潛意識不想走這條路。
? ? ? ? 第五,天底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我的事,他人的事。擔心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不要把出于自己的恐懼以“關心”的名義加在親人身上。我們可以分享對的,正確的東西,讓對方比較能夠接受,而不是一天到晚介入他人的領悟,管他人的事。
? ? ? 第六,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要學會接納和臣服。因為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希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 ? ? 第七,要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大人不要干涉,要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不要試圖轉移,避開負面情緒,要讓孩子學會和其共處,等他自然離開。因為現在逃避,長大形成慣性,容易找替代品避開負面情緒,比如酒精,煙卷等等,危害很大。
? ? ? 第八,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 ? ? ? 第九,負面的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是驅散不走它們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進光來。
? ? ? ? 記下這些要點,慢慢去消化。接納內心的不安,惶恐,焦慮和痛苦,然后去發現興趣,享受其帶來的樂趣。面帶微笑,積極生活,帶進光來,讓負面情緒自然消失。
? ? ? ? 與孩子相處,多支持,少干預,分享快樂與做事的思路,共勉。珍惜每一次陪伴和交流,傾聽她內心的想法,給予理解和懂得。
? ? ? ? 遇見未知的自己,感受自己,關注自己,鼓勵自己,接納自己,不試圖改變自己,而要找到自己最舒適的狀態,從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