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劉啟的原配是薄皇后,曾是是祖母薄太后給他指定的太子妃,可憐的是她從太子妃到皇后一直得不到景帝的寵愛,也沒有子嗣。
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太皇太后)病逝,薄皇后最大的靠山沒了,便被景帝無情地廢掉,于悄無聲息中死掉了。 薄皇后沒有兒子,皇位繼承人只能在嬪妃的兒子之中選擇。 景帝按照無嫡立長的原則,立庶長子劉榮為太子,劉榮比較老實,沒有大優點,也沒有大缺點。皇太子沒有重大過錯不能輕易廢掉,按說,劉榮就是下一屆皇帝。 但是我們知道,漢景帝之后的皇帝并不是劉榮,而是漢武帝劉徹。 劉榮是怎么丟掉太子之位的?
是他那個智商情商雙重低下的母親把他的皇太子之位搞丟了。 劉榮的母親栗姬年輕時是風姿綽約、艷冠京城的美人,且能歌善舞。由于景帝跟薄皇后毫無感情,就把所有的愛情給了她。景帝前三個兒子即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于都是栗姬所生,可見,劉啟對她寵愛有加,本來,她未來的皇太后之位妥妥的。
可她忘記了現在的景帝已不再是當初單純的太子劉啟,他是皇帝,讓他在萬千后宮佳麗面前獨寵她一人是多么不切實際的事情。她不甘、怨恨、嫉妒,一旦景帝喜歡上別的女人,她就無法接受,脾氣越來越暴躁,且經常在景帝面前口無遮攔,形色畢露。景帝也越來越厭煩,于是疏遠她冷落她,本來太子之母理所當然被立為皇后,景帝卻遲遲不肯給她這份榮耀。
就在栗姬與景帝的關系越鬧越僵時,一個女人在她背后補了一刀。 此人就是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劉嫖。 館陶公主是景帝唯一同父同母的親姐姐,在景帝面前說話很有分量。景帝的幾位美人都是靠劉嫖而見到景帝的,她們得到的尊貴和寵愛都超過栗姬,栗姬一日比一日怨怒。?
有一日,館陶公主來拜訪栗姬,提出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太子劉榮做太子妃。在館陶公主看來,向栗姬提婚,遭到栗姬拒絕。而以自己長公主的身份,這樁門當戶對的親事肯定能成。孰料,嫉妒起來的女人是不會考慮后果的,想起館陶公主數次給景帝進獻美人,栗姬干脆一口回絕了館陶公主的提親,這讓館陶公主顏面掃地。館陶公主十分惱火,決定尋找其他的人選。
景帝十四子,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于都是栗姬所生;劉余好治宮室苑囿狗馬,口吃;劉非有才卻為人驕奢;劉端為人賊戾,又不能近女色;劉彭祖巧佞卑諂;劉勝沉溺聲色;劉發生母身微,母子都不受寵;接來下,就是自幼聰明伶俐,母子都深受景帝喜愛的--景帝第十子,王娡之子,四歲的膠東王劉徹。
栗姬把館陶公主拒之門外時,一個聰明女人卻巴不得與館陶公主建立良好關系。 此人就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夫人。 王夫人是位傳奇女子,她入宮以前結了婚,生了一個女兒,她母親硬把她從女婿家搶回來,送進太子東宮。 王夫人入宮時已經曾經滄海,她沒有小女孩兒天真浪漫的想法,不去幻想著獨占皇帝的感情,而是審時度勢考慮怎樣行事對她最有利。她入宮以后生了三個女兒,最后才生了一個兒子。
這個兒子小名叫“彘”,大名叫劉徹,是景帝的第十個兒子。 劉徹排在這個順序,本來沒有繼位的可能,他越過前面九個哥哥,登上太子寶座,除了他自身條件比較優秀,就是他有一個善于審時度勢、當機立斷的母親。
王夫人與館陶公主一拍即合,聯合發力,把栗姬的兒子劉榮從皇太子之位上拉下來,讓劉徹坐了上去。 栗姬把館陶公主拒之門外,王夫人卻看中館陶公主的巨大能量,她對館陶公主曲意奉迎,把館陶公主奉承得很舒服。館陶公主主動提出把愛女阿嬌嫁給王夫人的兒子,王夫人忙不迭地答應下來。為了與館陶公主捆綁得更緊一些,王夫人還把自己的三女兒許給了館陶公主的二兒子,兩人成為一條繩拴著的兩只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為了讓女兒成為一國之母,也為了報復栗姬,館陶公主不時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壞話,還經常夸贊劉徹,景帝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而且又有從前他母親夢日入懷的祥兆,所以對劉徹愈發寵愛。
有一次,館陶公主對景帝讒言:"栗姬和各位貴夫人及寵姬聚會,常常讓侍從在他們背后吐口水詛咒,施用巫蠱之術。"在漢代,人們對巫蠱之術深信不疑,"媚道"即女性爭寵施用的邪術,方式多種,有的十分殘忍血腥,"祝唾其背"是最簡單易行的巫術。景帝因此惱恨栗姬。但是因為早期對栗姬感情深厚,仍舊存有善念。且館陶公主所言并無實物證據,景帝也并未將栗姬治罪。
但后來,栗姬做了一件事徹底傷透了景帝的心,讓景帝有了廢太子的想法。 景帝生了一場重病,心情也不好,他怕自己一病不起,跟栗姬說,我把我的姬妾兒女交給你了,我百年以后,你要善待他們。其實,景帝此言已有托孤和立栗姬為后的打算,但栗姬聽完這話,反而更加暴怒起來,她非但不愿意照顧其他受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罵景帝“老狗”。
景帝對她的態度也相當不滿,卻還是忍耐下來,只差沒有發作而已。 懂得適時而動的王夫人(即劉徹之母)知道景帝惱怒栗姬,但要廢掉太子,還需要加一把火,這把火必須時機合適火候得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王夫人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后。
大臣上奏:"'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本來就在氣頭上,聽此言論,勃然大怒:"這是你應該說的話嗎!"于是下令論罪處死大臣,又廢掉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 永遠斷絕了栗姬將來當皇太后的可能性。 栗姬抑郁成疾,不久去世了。 劉榮被廢為臨江王,僅僅過了兩年,他因為一點過錯被有關部門審查,嚇得自殺了。 王夫人的兒子劉徹成為新太子,王夫人母以子貴,順理成章,登上皇后寶座。
人生如打牌,有的人握著一把好牌,卻輸得一敗涂地,如栗姬。而有的人手中的牌雖不夠好,但善于動腦,審時度勢,把握時機,贏得盆滿缽滿,如王夫人。
一個沖動任性的母親會毀了兒子,一個成熟理智的母親會成全兒子。如果不是栗姬的暴脾氣和狹窄的心胸毀了兒子劉榮,就沒有后來的漢武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