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同學在朋友圈里抱怨過年的焦慮:討厭過年,討厭跟一群不熟又要假裝是一家人的親戚,吃飯賠笑。
點進她的朋友圈,一周前的一條動態是:放假回家倒計時2小時,馬上就可以吃到媽媽做得糖醋鯉魚啦,開心!!
再翻翻其他同學的朋友圈,竟然驚人的相似。昨天哭著喊著要搶票回家的,和今天在家里煩得頭大的是同一群人。
感覺有一大批大學生正在假裝過年。
假裝積極向上有禮貌,假裝親情濃厚,假裝快樂。
我的日常是每天睡到10點起床,往往這個時候,外面的客廳里已經坐著一位熱心腸的親戚。
遇到熟悉的親戚還能問候兩句,要是七拐八拐不太熟悉的親戚來串門,氣氛就會很尷尬。
今天上午10點,客廳里早早地傳來了男男女女笑得熱情甚至可以用囂張來形容的聲音。
對于我來說,能裝睡多久是多久,親戚離開的時間決定了我起床的時間。
但是總會有例外,遇到尿急憋不住的時候,就要考驗一個人的耐性了。
是憋著不出去,還是厚著臉皮打個招呼呢?一個堪比“生存還是毀滅”的終極難題。
在床上躺了一個小時后,心里突然會猶豫:作為一個向上好青年,我要不出去打個招呼呢?在臥室里藏著會不會不禮貌?
悄悄的起身探頭去看,不看不要緊,一看一肚子火。這特么一屋子人都是誰啊,那個熊孩子怎么解開我平板密碼的?
算了算了,出去也要被煩死,回去繼續躺著裝死吧。
一個小時又過去了,外面的笑聲還是沒停。我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們打算留下來吃飯。
最重要的是,我馬上就要憋不住了,干躺著也睡不著呀。
這時候我親愛的老媽開始喊我了:“你看你二姑奶奶和表姨媽一家子都來看你了,也不出來打個招呼?!?/p>
“二姑奶奶好,表姨媽真年輕呀,哎呀表嫂越來越瘦了,喲這小侄子又長高了。”
可能你要懷疑我的憋尿能力,那我想你是沒有遇到這樣的親戚。
她們一大早拉著你媽媽跑到你的房間,一屁股坐在你的床上,像看野生動物一樣看著驚嚇中裹緊被子的你。
她們會盯著你亂蓬蓬的頭發,踩著你丟得滿地都是的內褲襪子,一起嘮家常。
阿姨,讓我穿個內褲可好?
大學生假裝過年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親情淡薄,沒有共同話題和聊天的興趣。
到了大學生這個年紀的人,在家里真的很少有什么聊得來的親戚了。
小時候很皮的表哥,不愛說話廚藝很好的姨媽,乖巧懂事的表弟,在我們上了大學之后都變得不一樣了。
表哥表姐早已工作,張口閉口都是結婚買房。表弟表妹還未成年,世界里只有期末成績和王者榮耀。
七大姑八大姨就更有趣了,誰家的男人出軌和女人生不出孩子,永遠是最熱門的話題。
有些聊天我還可以跟著附和一下,在表哥談論房子的時候我假裝聽懂點個頭,表弟的王者榮耀也能插兩句嘴,七大姑八大姨關于的女人偷情和男人陽痿的話題我是無可奈何了。
有些陌生領域的話題我是真的提不起興趣,那些坊間八卦我更是聽都懶得聽,多說兩句都會拉低我的智商和生活的品位。
第二個原因:疲于應付,上學就夠累了,回家不想再陪你演戲了。
過去20年,我們被一群稱作長輩的人欺騙:“大學就輕松了?!?/p>
到了大學之后發現被騙為時已晚,辛辛苦苦熬過了死亡期末考試周累得不行,回家又要陪這些曾經騙我們的長輩喝酒吃肉。
最害怕隔幾天一次的親戚聚餐,出門前要特地百度一下爸爸的表弟的老婆叫什么。
還要提醒媽媽,見到人要委婉地告訴我:“這是xxx你還記得不”,不要說:“你還記得這是誰不?”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外國人的叔叔伯伯舅舅都叫uncle是一件多么偉大的發明。
吃飯時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坐在那里沒有人理我,突然被cue到是最難受的事情。
“你還記得管我叫啥不,你一歲的時候我還抱過你呢?”
其實我心里想的是:抱過我的人多了去了,我連18歲的時候親我的女生都不記得了,你又算哪個小餅干。
但是我嘴上說得是:“哎呀怎么能不記得您呢!”說完站起來一邊倒酒,一邊使勁地朝老媽擠眉弄眼打聽是誰。
累,是真的累。
放假我是因為休息才回家,不是來陪塑料親戚演戲的。
其實你的一兩次堆笑,并不能改變在他們心中的形象。
即使你今天一口一個漂亮阿姨叫得她們樂開了花,明天好事的親戚還會對著你暴露的缺點,狠狠地諷刺,不吐不快。
第三個原因:適應獨處的年輕人,不喜歡被父母影響。
我們的親媽都有這樣一個邏輯:
小學的時候,她們說:“打好基礎,中學就可以玩了?!?/p>
中學的時候,她們說:“努力幾年考上大學就可以玩了?!?/p>
大學的時候,她們說:“找到工作賺了錢,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工作的時候,她們說:“你還以為你是小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p>
從我回到家的第三天開始,我親媽的態度就從一開始的慈眉善目,漸漸變得令人憎恨了。
某天早上背會單詞跑到床上睡個回籠覺,也會被罵的狗血淋頭。
衣服沒掛好會被罵邋遢,看電視會被罵好吃懶做,逛淘寶會被罵亂花錢,甚至出去玩也會被罵不著家。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這些來自父母的善意多半出于他們的關心。
但是對于我們來說,在大學里已經適應了獨處和獨立思考,這種侵略性的關心更是一種壓力。
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思考,而且讓我們對不夠牛逼的未來更加憂慮。
其實我們對生活和未來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被別人影響甚至否定,特別是最親的人。
最后。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學后我們的心境變了,小時候覺得親戚聚會是熱鬧,長大了覺得是塑料。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年味越來越淡,親戚情越來越淡???
因為我們希望的年味,百分之九十,都是在腦子里發生的。
我們以為過年會有壓歲錢,以為自己永遠是最小最被大家重視的一個,以為小時候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會一直和睦。
成年后我們都會發現,曾經的和睦友好在每次親戚聚會后都會離我們更遠一步。
腦子里的相親相愛,現實中的彼此敷衍塑料演戲,這種反差帶給我們的沖擊是很大的。
假裝過年,是每一個年輕人都要經歷的階段,它是你金光閃閃的童年,在你即將長成一個順服成年人時的反叛。
不瞞你們說我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等到我35歲的時候,我也去問候一下那個經常為難我的親戚:
你們家那個大學生的辣雞專業出來能干嘛?你們家閨女是不是又胖了?女生讀啥書呀找個有錢老公嫁了就完了。
你們家那個奔三的兒子每個月掙多少錢?買車了嗎?買房了嗎?怎么還沒對象?
我不怕等,就怕你們耗不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