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美麗的邊城
作者:如煙
夜讀《邊城》,一掬柔光里,在紙質印刷書散發的清香里,放逐并比對自己對那座小城的第六感認知。民國初年,這里曾經有一座邊城,山清水潤人心素樸;若干年后的今天,這里依然是一座邊城,卻早已人聲鼎沸名聲大噪。沈叢文先生的《邊城》給這個湘西小鎮增添了人文的蘊籍;邊陲一隅的寧靜與溫婉又在自然里述說著湘西特有的桃源況味和風土人情。她們就這樣交相成輝,互為印證。這是關于美與自然的圖卷,是關于世事與人心的史詩,是愛情的綿延與人性的洞見。我愛《邊城》,愛敘事與寫實與詩情的自然相融;我愛邊城,愛“青山橫北郭,綠水繞東城”的自然生態;我愛邊城,愛那里的桃園盛景,愛那里的靜寂寥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田園風光,人心澄澈。一切如此多嬌。
“對于農人與兵士,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暖”,這是沈從文先生寫在題記首行的,他不隱晦自己的內心,他坦誠著自己的偏愛。其實,就農人與兵士,誰又不是懷揣著滿心的熱愛?無論我們身在何方抑或去向何處,鄉情里的農田與農人都是我們最深情的回望;無論我們是居客抑或旅人,我們的安全抵達都因為有兵士的護衛。“兵士”是沈先生在《邊城》一書中對那時有軍籍之人的統稱。在今天,我應該敬稱他們為“守護祖國的衛士”。是的,他們時新時代當之無愧的最可愛的人,他們擔負著護佑祖國安全與和平的神圣使命,他們夙夜匪懈枕戈待旦,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寫成一首最宏闊而莊嚴的表白詩。是啊,誰會不愛自己的家鄉?誰又會不愛守護安寧的衛士?
我來自太行山腹地的一座小城,她不是一座邊城,但她也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美麗與魅力。她有著人文始祖炎帝的古遠文化,有著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的金戈鐵馬,有著元代的道教古跡,有崔嵬的羊頭山,有自然氧吧七佛山。在時空隧道里,她有太多的成長傳說。從古至今,她生生不息。1997年 我有幸入職國土隊伍,成為一名守土衛士,我沒有軍籍卻恪守著一顆“守土有責”的初心。耕地復墾,基本農田保護,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每年的土地衛片……在周而復始的工作里,我目睹并見證了所有國土人夜以繼日的付出……我慶幸,我們是沒有軍籍的守土人。
邊城是美的,美在寧靜與悠然;《邊城》是美的,美在字字珠璣,美在沈從文先生行云流水自然而然的文風;邊城是美的,美在沒有污染,四季井然;《邊城》是美的,美在翠翠與儺送彼此鐘情的愛之屬性,她沒有名利的羈絆,沒有世俗的限定;邊城是美的,美在自然與人文,美在延續與蒸騰。白塔圮塌了,邊城人在彼時同心協力造起了彼時的這座地標,爺爺故去了,邊城的鄉親自覺的接過了渡船。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是翠翠對愛情的初心呼喚與等到我,這是邊城最美麗的希望之約。
有傳承,有希望,邊城永遠是美的,就像我生活的小城。如果可以,我想2018年,我會與自己的愛人到那座已然是國家4A景區的邊城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