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記賬的1204天,看到隨手記app統(tǒng)計的這個數(shù)字后,我有點驚訝,同時也有些暗喜。驚訝的是,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jīng)記賬這么久了,暗喜的是感覺1200天的堅持算是自己的一點小成就。堅持這么長時間自己有三點小感悟,也可以說是自己的三點收獲。
1、對自己所花的錢變的敏感了。
因為每天都會記錄自己的開支,而且是花完立馬在app上記錄,所以不知不覺中,對花錢這事敏感了,如果一天不記賬,在晚上也能回顧起來自己一天之中具體的開支。記賬變成了一件自動完成的事,腦袋里形成了“肌肉記憶”。
2、大腦的后天塑造潛力很大。
正如第一點所說,大腦記賬變成了自動完成的事,形成了“肌肉記憶”,對于花錢這事,記住花了多少錢,花錢干了什么,絲毫不費力。但是對于1200天之前的我,我是不具備這項能力的啊。由此可見,我們的大腦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培養(yǎng)出先天并不具備的能力,而且可塑造能力極強。聯(lián)想一下,如果我是記錄了1200天的時間開支,我現(xiàn)在會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如果我堅持了1200天的英文背誦,又會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如果我堅持了1200天的冥想,又會有什么樣的能力?這么想想就會感覺激動。似乎獲得一項常人不具備的能力,也不是那么難。
教書匠小夏曾說,人的大腦存儲結(jié)構(gòu)有點類似于電腦的存儲結(jié)構(gòu),有硬盤和緩存。硬盤處理速度慢,但是能長久記憶,緩存處理速度快,只能短期記憶。反應(yīng)靈敏之人,他們的大腦緩存就比較大,對于電腦來說,緩存越大,運算速度也越大。人的大腦緩存可以后天改變,需要長期不斷的刺激。我感覺我長期記賬的習(xí)慣,就是對自己這部分大腦緩存的鍛煉,慢慢的,自己的關(guān)于記賬的大腦緩存變大之后,記錄一天的消費開支,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舉一反三,我可以利用記錄這件事,鍛煉鍛煉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邏輯推理能力,時間感知能力等。
3、時間壁壘比金錢壁壘更重要。
1200天的記錄,讓自己在記錄開支方面的能力上,稍高于普通人。短時間內(nèi),一般人很難能達(dá)到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這不是能夠通過花錢就能解決的事,只能通過積累,慢慢培養(yǎng)。由此可見,凡是必須通過時間積累才能培養(yǎng)的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能力,能花錢就解決的事,就盡量用錢來解決。時間壁壘比金錢壁壘更安全,對每一個人來說,也更公平一些。
對于個人來說,具備時間壁壘的一些能力很多,比如說語言能力,邏輯能力,記憶能力等等。專注于提高這些能力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