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都聽說過這么一番話,那就是“好人沒好報”。
你越是善良,就越是容易被人欺負。你越是保持一顆純凈之心,就越是容易被世道所排斥。
因為世道并非是光明的,也并非是黑暗的,而是光與暗相互存在的結合體。
你過分善良了,就容易走極端,被那些并不善良的人所欺負。而欺負你的那些人,他們不會說有任何的報應,因為弱者被欺負,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現實。
很多人會認為,這社會怎么會那么殘酷呢?這又不是動物世界,為何會有叢林法則的存在呢?
其實,在這個世界,強與弱的較量就一直都存在。弱者會被強者所欺辱,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要想讓自己的善良收獲到福報,要想讓自己的付出有收獲,那我們最重要的,并非是希望別人憐憫自己,而是自己要有讓別人折服的實力。
就拿富人和窮人來說,富人只要做了善事,那人人都會說他好,而且還會在他身邊奉承他。而窮人過分善良,就會被人認為是軟弱可欺。
其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終究存在于每個角落。
02
曾有讀者在后臺留言,他說自己辛苦工作了多年,還是比不過老板的侄子,為什么?難道就是因為這人是老板的親戚,而自己沒有背景嗎?
相信很多人都遭遇過和這位讀者相同的經歷,而我們也都經常安慰自己,只要努力了就會有收獲,付出了就會有回報。
可到了最后,大多人所得到的,不過是“事與愿違”結果而已。
如此,這些人就會抱怨,說世道不公,說天道不酬勤,說自己沒有希望了。
其實,大可不必這么想。因為生活中的一切,除了生死,沒有一樣是公平的。哪怕是人死后的墓地選址,也都是有差別的。
我們做人,終究要明白這么一個道理,那就是人可以勤奮,但卻要選好方向。人可以抱怨不公,但還是要增強自己的實力。
在這個社會生存,永遠都是實力說了算。而沒有實力,沒有背景的人,哪怕他們再善良,也都不會有好報。
所謂的好報,不過是資源的得益罷了。要是人連爭奪資源,保護資源的能力都沒有,那何談有福報發生呢?
而當代社會的福報,也許就是老板所賦予我們的“996”福報。這一切,不由我們來決定,而由老板來決定,因為他是發工資的那個人。
03
在知乎上,曾有網友問過這么一個問題,在競爭如此殘酷的社會里面,到底是世道病了,還是人心病了?
其實,環境是既定存在的。我們普通人無法改變環境,就只能改變我們自己。而任何的改變,都跟人心有關。
我們可以想想,這世上的天災人禍,其根源是什么?看似是自然,實際上還是人心。
為了更好地建造房子,發展自我,人類會破壞環境。為了更好地得到自己的利益,人們會漠視別人的付出。
當這樣的事兒發生多了之后,那善良變得無力,自私成為潮流,就會成為一種現實。更會讓那些較為沒啥本事的人寒心。
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尤其是對于那些有點本事的人來說,更是如此。而對于那些普通人而言,他們受到環境的限制,而沒有任何的欲望。所以,他們就會希望好心有好報。
這并非說做人善良不好,而是說這世上所有的事兒,都并非是完全由“善良”決定的。很多時候,自私,反而能夠讓人得到更多。
當然,我們身為普通人,終究還是要心懷善良。因為連普通人都變得自私,那這個世道就不會有慷慨和善良可言了。
04
相信很多人都會疑惑,善良被欺負,勤勞沒好報,那人到底該怎么辦呢?
儒家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半小人,半君子”。
你過分成為大善人,那你就會被人當成是軟柿子。你過分成為惡人,那你就會鋌而走險,從而走向不歸路。
可以說,一個人的內心,不能完全善良,也不能完全自私,每一樣都各占一半就夠了。
對于那些對我們好的人,我們同樣要以善良之心去對待他們??梢撬麄兿胍阌嬑覀?,那我們就得給予他們以雷霆一擊。
所謂“以善待善,以惡待惡”便是這個道理。
試想,要是你用善良之心來對待那些想要傷害你的人。那么,你這樣做跟“送羊入虎口”又有何區別呢?
有句話說得很好,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人身處于世道當中,不論遭受到怎樣的困境,遇到怎樣的人,都要有兩手準備。一手準備是善,而另一手準備是惡。
只有善惡結合,才能夠以小人之心防小人,以君子之心待君子,完全處于不敗之地當中,讓善良和努力,都有它們原本的價值。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