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3月好像過得有點慢,或者說是有點長。我翻看讀書筆記的時候,發現我竟已經在本月看完了三本書。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是寧遠寫的,隨筆。很溫暖的文字,適合放在床頭,什么時候隨意地翻翻都是件很愉悅的事。她說你是誰你就會遇見誰。這本書看得很輕松。
《呼蘭河傳》就沉重多了,整個格調就是低沉陰暗的。直到第三部“我”出現了,剛四五歲,小說才有了一些生機并靈動起來,就像漫長的冬天之后,遙看有近卻無的隱隱約約的草色。但后面仍是異常悲涼,讓我想起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
《米》是蘇童的小說。性格扭曲得太厲害了,看完之后心里很不舒服。不過蘇童的照片并不像想像得那么憂國憂民苦大仇深,笑得挺明朗的。他的筆風跟葉兆言有些相似。
另外,還有四本書一不小心同時在看。本來是兩本交替看的,《蛙》和《送你一顆子彈》。《蛙》是莫言的長篇小說,講的是計劃生育期間,鄉村醫生姑姑一邊行醫治病,一邊接生新生命,還一邊率領大軍各種捉拿二胎孕婦強行流產的故事,看得人提心吊膽驚心動魄,血淋淋的畫面。這本書說是獻給經歷過計劃生育年代和在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萬萬讀者,我想他們才不愿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呢。給我看還差不多,不過看的時間久了要歇一歇,不然神經繃得太緊。
《送你一顆子彈》是劉瑜的散文隨筆集錦,里面有105篇文章,長的也就4、5頁,短的只有兩頁。即使在零碎的時間也能看上一兩篇。劉瑜的文筆太有趣,她的比喻總是信手拈來,有時候似乎是病句,又似乎沒法更合適。有的好像很意外,又像是在情理之中。反正我總是忍不住哈哈大笑,真是讓人輕松愉悅啊。她的筆法有些錢鐘書的味道,錢先生是一種認真的幽默,劉瑜卻像女媧甩泥點子一樣漫不經心。看她長得挺智慧的,竟是個段子手。有意思的地方我都折角準備做筆記,折了很多角,書被我看胖了。看來我還是最好買一本。
劉瑜的書跟莫言的書被我強行混搭了,一張一馳一明一暗配合得挺好,結果后來又插進來兩本書。
《怎樣有效閱讀一本書》是非常有名的一本書,我一直想買但還沒顧上買。因為我本來要求自己暫時不買書,先把家里沒看的書處理完。但我后來參加了一個群,要求有針對性地讀書,所以我就又買了幾本。《怎樣有效閱讀一本書》是久仰大名了,所以書一到就迫不及待地先看了。書并不算太厚,很快就看了一半。但群里的老師要求先看《朱天衣》,所以現狀就成這樣了。
到月底還有8天,除了朱天衣,另三本我一定看得完。算下來這一個月我竟能看6本書,我還從來沒有過這么高的效率。
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是有的。對,只要愿意擠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