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是什么,簡書是一個給大家希望的地方。
不論你是什么學歷,在什么地位,有什么樣的處境,只要你會打字,只要你想抒發情感,簡書都可以給你一片空間。
但是在使用簡書前,我們先要了解簡書,知彼知己,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利用騰訊指數,搜索了以“簡書”為關鍵字的內容,得出了一些圖表信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瀏覽熱度
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是在周二周四期間出現波峰,在周六日的時候出現波谷,所以大家想要投文章的話,可以在周二周四之間投遞,閱讀的人會比較多。
2地域分布
從大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主要的人群來自山東,北京,廣東。大部分人群來自東部地區。東部地區相對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所以大家在簡書更新文章的時候,可以根據地區人員的特性,進行文章的撰寫。比如說山東地區,你可以寫一寫周圍的山東人,或者你聽說的哪些山東特有的風俗習慣等等,我相信肯定能吸引一批人關注的。
3年齡分布
1845歲的人是主流部分,占了全部人口的75%,而1823歲的人群最多,占了23.08%,這說明什么?
說明我們的讀者群趨于年輕化,95后成為社區的主要駐扎人員,如果想要自己寫的文章更受歡迎,可以嘗試多寫一些年輕的話題,或者年輕人比較關心的話題,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變得年輕,也可以更了解社會未來的發展
▲點擊更清晰
4性別分布
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男女比例都趨向50%,所以大家不用擔心為了迎合某些大量的群體,而寫一些自己并不喜歡的文章。
5學歷分布
圖片對比非常明顯,有56.12%的人群是本科學歷,基本可以說明,在這個平臺上聚集的群體都是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會出現所謂的“低級趣味”。同時,因為讀者的層次變高了,也間接的提高了對大家的寫作要求。
▲點擊更清晰
根據上述的大數據,基本可以確定我們的讀者是誰,以及寫出的文章會被什么樣的人看,這其實是很件重要的事。
因為這就好比我們這些運營人員,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用戶群體,沒有一個清晰的用戶畫像,那么我們的工作就會失去方向,沒有目標,如浮萍一般,毫無意義。
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簡書的框架結構
1框架一
寫作主題化,簡書內有很多主題,比如青春,@IT·互聯網,上班這點事兒,@產品,讀書等等主題,(我一般都投稿在上述主題中,因為我是專業的運營er)。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寫文的主題進行投稿,或者根據相關主題的要求,進行創作。這樣不僅方便大家準確的找到內容,也有利于快速找到自己的寫作方向。
2框架二
所有的主題都要求:原創,文中不能有鏈接,廣告,二維碼,甚至使用的插圖都不能有水印,這樣就為大家提供了平等的機會。只要內容好,就會被編輯選中,通過審核。
但是簡書也沒有把大家的路堵死,允許寫作者在自我介紹內,推薦自己的二維碼,公眾號等,維持了一個良性的環境。
而且現在簡書進行了改版,并不只是單單看閱讀量來評價文章的好壞,考慮要不簽約成為簡書的專欄作家了。而是更綜合的結合文章的質量,評價和大家的喜愛來評價。
所以與其單純的想辦法提高閱讀量,不如想想怎么提高文章質量,畢竟這才是長久發展之道。
3框架三
簡書的口號是:創作社區,所以在每個專題的簡介和要求里,都有主編或者助理的微信號,大家可以添加微信,進入微信群,和大家一起交流寫作心得,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通過互相關注,互相喜歡,互相私信,互相鼓勵,寫的文章也有了人評論,再也不是一個人閉門造車,對于自己寫作能力的提升,真的很重要。
在簡書更文,到底能獲得什么呢?
簡書現在不僅僅有作者,還有編輯,媒體,出版社的人,如果文章觀點獨特,內容豐富,就會被推薦至首頁,那這篇文章就會被更多的人看到,甚至還會有編輯主動聯系你,商量文章轉載的事情(我就有一篇被選中了呢,別提多開心了。),而且還可以成為簡書的優秀作者,就是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有個小綠標,那時候你就可以實現寫作賺錢的夢想了。
簡書本身也有出版的計劃,寫的優秀的話,你的文章也會在里面被印刷出版,那時候你的身份就是作家了,是不是想想就激動?而且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成鉛字的感覺,肯定是一種特別的感覺。
其實在簡書更新文章,真的是一件需要認真干的事,如果想著隨便寫一寫就發出去,或者不堅持寫下去,行嗎?
行,怎么不行呢,文章是你的,想怎么寫都行,但是想脫穎而出,沒有兩把刷子,是根本不可能的。簡書的每個專題編輯每天都能接到上千份稿件,所以想要脫穎而出,必須要不斷地磨練提高自己。
其實做什么都不是說說而已,哪怕是做運營的人員,雖然有著別人眼中的高工資,但是也要不斷的學習,學習怎么寫文章,怎么蹭熱點,怎么做活動。雖然有時候很累,但是看到工作后的成果,一股成功的感覺也會隨之而來。
所以過好眼前的茍且,才能離我們想要得詩和遠方更近。
本文由謝小小分享社古樂觀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