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長已經被請出去了,還有哪個想出去?
近日,一名家長深夜在微信群中問老師“睡了嗎?”老師回復睡了,并問有什么事。此時家長說道:“你睡覺了,我閨女還沒睡覺呢?你睡什么睡?你給家長布置那么多作業(yè),憑什么你能睡覺?我孩子12點不能睡覺?”家長似有一肚子的怒氣,在說出這一番言論之后,老師的回復亮了:“這家長已經被請出去了,還有哪個想出去?”
通過圖片中家長的言論,我們不難作出這樣的推斷:1、不少學生在深夜都沒有睡;2、作業(yè)的難度有些大且量有些多;3、家長已然怨聲載道。該教師為什么要將家長踢出群,我們不妨大膽說一種原因:這名學生家長以下犯上,質疑權威,老師當然要殺一儆百。品行如此,何以為師?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個例,這樣的老師還有不少。
如果不服氣,下學期請換學校
中秋節(jié)前夕,學校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yè):讓家長準備月餅餡,并讓學生帶到學校,學校要組織學生做月餅。一位家長提出質疑,做月餅餡太難,而且別的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都是學校配備所有的食材,為什么自己所在的學校必須家長準備?不少嫌麻煩的家長紛紛附和,老師發(fā)覺事態(tài)不對,便說,“如果覺得不合理,您下學期可以選擇換幼兒園”。儼然一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態(tài)度。
老師一份“精心設計”的作業(yè),往往會讓家長手忙腳亂,為何如今家長連質疑的資格都沒有。我們不能否認家長某些層面的無理取鬧,但老師是不是太敏感了些?如果做月餅對孩子動手能力有好處,老師是不是應該適當考慮家長的建議?月餅做不做是一碼事,但萬不至于勸轉退。老師脆弱的玻璃心之下,孩子如何學會克服萬難和堅持真理?
何以為師?以信念,如郎平帶領中國女排披荊斬棘,不畏艱險;以情操,如古麗加汗艾買提愿意從烏魯木齊調往葉城八中;以學識,如白壽彝先生90高齡仍然筆耕不輟,鑄成《中國通史》;以仁愛,如莫言先生站在諾貝兒領獎臺上,念念不忘感謝母親……
但這些案例中,老師學校以驅逐式的野蠻,對家長和學生施以無力招架的強勢。學生有錯,就拒之門外;家長質疑,就請入黑名單。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老師并不卑微也絕不可高貴,家長雖不是校長但也一定可以提出質疑。老師盡心,學生才能安心,家長才能放心,被逐出群,被勸轉校,這樣的權力,老師不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