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學/問我歸何處
二、愛是一種理解
春到梨園千樹雪,秋臨寒北萬楓江。轉眼就是十月霜天。此時也正是學生學習時黃金段,可我發現有些學生的狀態不盡人意,于是我開始關注他們的心理究竟在想什么,因為他們在逐漸長大,情感也在不斷變化,他們雖然是孩子,同樣也在尋求一種東西。那么他們每天的主體生活和我們老師生活在一起,我們不了解他們,就無法去理解他們,就無法教育他們。
有一天,我讓他們寫一句最想對老師說的話,這個要求對于學生誠實的情感無疑是殘忍的,但要想融及心靈,必然有痛。
有一個學生寫了這樣一段話:老師,你看見有些同學不愛學習,你是著急,有時你也發脾氣,看你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害怕,也很心疼。我希望你能控制自己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很傷身體。
這段話讓我讀出了味道,他在心疼老師的同時,也在暗示我的某些作法他們是不滿意的。我把這段話看幾遍,開始反思自己,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其實孩子們很累,我發脾氣時肯定他們的心理也很煩,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于是,我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向學生道歉,承認自己發脾氣的做法是不對的。那一天,孩子們的眼神是驚異的,也許他們怎么也不敢相信,這個四十多歲的馬列主義老太太會放下架子,扔掉一臉的嚴肅向他們道歉,我和孩子們談一節課,說出自己對學生的理解,并約定和他們一起改正錯誤。
從那一次談話以后,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和他們發脾氣,直到這學期結束,我就和他們發一次火,并且當時就道歉。
這種愛的理解、愛的教育效果特別好。學生見老師也在改正缺點,也受到感動,也在逐漸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我課上的一個停頓,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很低沉的話語,都會收到一種很默契的回應,所以我不用再大聲的訴斥他們,自己的心境也很平和,我想在這種平靜的心態中工作,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享受。學生在這種平和的環境中學習,身心會有一種愉悅,學習中會有一種快樂的輕松。
期末復習階段,我們師生的壓力都很大。我想,這時老師要不好好地,科學地安排復習時間與內容,就不會收到好的復習效果。
于是,我每周一公布周目標,每天早晨總結前一天的復習目標完成情況,再布置今天的目標,如果今天的目標完成得好,就獎勵一節活動課。
學生每天朝這個目標努力,齊心協力奔奔著那一節活動課。學習的熱情非常高,這種做法,轉變了幾個厭學的孩子,同時也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看看學生的勁頭,我的心里不免有一種悲哀。
今年的復習,我們班中午沒有一天提前上樓,下午總有一節課活動,這樣復習的時間相對就短了。要提高復習效率,就必須有好的方式方法,那次的業務學習時老師們介紹的寶貴經驗,讓我茅塞頓開,于是我償試著用各種方法進行復習,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每晚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長聯系,發布當日的成績。有一天我批完語文卷紙已是11:30,當時我想不發成績,可后來還是發了,可就在我洗漱完將睡覺的時候,連續進來幾條消息。
笛唱晚霞水相伴,情撩月色風知音。每晚對著月色,閑看繁星之時,我曾多次地反思自己,其實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應該是快樂的,輕松的,無憂無慮的,他們快樂著我的快樂,幸福著我的幸福。如果我是優秀的,他們就不會丟失童年的快樂。
愛是一種理解。是我對學生的愛驅使我走進他們的心靈,聆聽他們的心音,理解他們;是我對學生的愛,使我不斷地反思自己,更新自己,把平和與快樂還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