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天一夜我終于活過來啦[憨笑]
昨天這個時候掉的坑,發火、失眠,不允許自己,早上哭了一會兒陪伴自己,送完孩子回來開沙龍,開完沙龍又陪伴自己聽帶讀,下午窩在床上一下午,晚上終于好點了……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我很少管孩子的作業,但是昨天當我看到周末的英語卷子周二還沒交時,氣不打一出來(前一天周一已經忘了提醒他第二天交),而且每次數學卷子也是明明都做了但是第二天老師收的時候他找不到(書包亂的自己找不到)或者壓根懶得找……這個問題反復說,但是都沒有用!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抓狂]后來我協助他整理書包專門買了透明帶來放卷子,但還是出現類似的問題……真的好無力好無力!同時對自己對孩子發火有一份愧疚、不接納,不接納孩子的錯誤也不接納自己的做不到……
我傾聽自己為什么他不交作業你會著急?我仿佛看到老師失望的臉和表情,這個表情是我不能接受的,我不想讓老師對孩子失望,這是我對孩子的一份愛和責任心,我看到了我的責任心;我還傾聽到我對忍不住對孩子發了火有一份深深的愧疚和自責,苛責孩子為什么同樣的錯誤一而再再而生三出現,苛責自己為什么做不到控制情緒看到孩子。我知道這源于一份對孩子的愛。我看到了我對孩子的愛。
我問我自己是不是感覺到很無能為力,我回答是的,我有一種無能無力感,為什么我學習這么久,每周堅持參加三個分部的沙龍,一天不拉的堅持聽帶讀,堅持閱讀誦經甚至打坐,為什么還是做不到?在那一刻我忽然就理解了孩子,我這么努力都做不到,孩子也許真的也是做不到!孩子也做不到多么正常啊……我好好陪伴了自己的無能無力感,承認了我的無能為力,內心就漸漸柔軟下來,反而還會升起一股慈悲心!對自己的慈悲、對孩子的慈悲,我于是不再苛責自己,我知道生命如波,此刻不代表永久,我一定會有做到的時候。
情緒來的時候,其實只要我們承認它、敞開大門歡迎它、它很快就會過去……情緒會來、也會走,有時候之所以我們會像一個溺水的人在情緒的波濤洶涌中久久掙扎,往往是因為我們否認、阻斷、壓抑和排斥它,或者沒有識別出它是一個包裝丑陋的禮物盒,不愿意打開盒子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假如我們能懷著好奇的心去問一問:它到底想告訴我什么呢?也許這就是準備好接納它的第一步,有了這個準備的動作,后面的“發現是什么”才會有進一步的探索。
其實這一次的徹底承認我的“弱”也是之前一次連續兩周都陷在“怎么協助孩子做到”這個坑里(上面說的問題折騰了兩周)這一次,徹底的把我打入谷底[捂臉]我終于承認了我是真的“弱”、“無能”,也許孩子壓根不需要我的協助,這是他必經的一個階段,他也在一團糟中體驗并慢慢找到他的節奏……也許當我把這股 力量撤回來收回到自身的時候,孩子會自然順利渡過這一階段,孩子會在這一份“虛”中慢慢協助自己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