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通常被定義為“實力難測的競爭者或出人意料的優勝者”。這一解釋強調了“黑馬”在競爭中的不可預測性和意外性。
其實在我們文字家園詩群里面出現了不少黑馬,他們都是我無意間先后允許進群的。雖然一開始創作都有語言別扭的時候,況且當初他們并不怎么會古詩詞,在群里面慢慢熏陶著。我也沒有刻意去教他們,只是偶爾指出一點問題,說老實話也沒指望他們能寫得怎么出彩。
然而,不是沒有期待就不會有驚喜的啊。隨著一期期作業的練習,更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的琢磨,他們竟然都可以寫出不錯的古詩詞作品了。比如雨中聽笛、羽嫣般若、雪花、不負此生、秋意闌珊、蘇灼依,還有好幾位,就不一一說明了。
今天重點說的是去年五月進群的一匹來自北方邊陲的最大的“黑馬”,就是雪候玄鳥。
當初特區報刊的編輯冬夏書語向我推薦一首詞作,問我是不是可以伯樂推薦,我看過之后覺得寫得還不錯,正好我在發掘新人,當然可以推薦,之后就把他帶到文字家園了。
說老實話當初他的詩詞作品雖然格律看上去沒問題,但是在熟手看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的。果然不出所料,他也是野路子出身(全靠自學)。就跟本人當年在微博上的作品一樣,不會刻意去循規蹈矩。
雖然他是學化學的理工男,怎奈人家自幼飽讀詩書,所以是有文字底蘊的,這種書生只需稍微點撥一下便可一騎絕塵。
況且他每天筆耕不輟,說到這里我只有敬佩的成分了。為什么呢?因為他是一個商人,應該說是一位儒商,還要兼顧風投,而且是那種大內高手。
盡管他每天工作起來經常廢寢忘食,可是人家還能在百忙之中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創作古詩詞,這就相當不容易了。在他回歸簡書的一年里,創作了幾百首古詩詞,甚至揚言要寫完所有的詞牌(一千多個詞牌呀),我不禁有些汗顏,這是要把我拍在沙灘上的節奏,我表示拭目以待。
當看到【千鐘醉·水滸英雄匯】(九篇)時,就不止是佩服,那是刮目相看,估計詞林正韻第三部他已用得滾瓜爛熟了。我真的沒見過如此勤奮的老板,如此勤奮的作者,就像他從事的鐘表業一樣,嘀嗒嘀嗒永不停歇……
這在攘攘熙熙的都市里,爾虞我詐的商場中,難道不是一道特殊的風景嗎?我想應該是厚積薄發。
與作者探討時,他說在數字時代,烹調詩詞這類“慢創作”可以對抗焦慮,還可以減壓與自我療愈。
深以為然,古詩詞創作需要靜下心來反復推敲,這種沉浸式創作過程能夠有效緩解商業決策帶來的高壓,可謂“精神瑜伽”!
另外還可以作為一種認知切換:商業思維強調理性計算,而詩詞創作需要感性審美,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切換有助于保持大腦彈性,預防職業倦怠感。
是不是很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