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想要在藍頂教堂欣賞海天交融的美景,如果你也想要在卡瑪里海灘感受夜生活的天堂,如果你也想要在伊亞鎮一睹世上最美的日落……那么,來圣托里尼吧!很多人說,去希臘不去圣托里尼,便是枉此一行。然而,剛從希臘回來的我好想告訴你,希臘之美,真的不止圣托里尼。
第一站:雅典
希臘地處歐洲東南角、巴爾干半島南端,瀕臨愛琴海、地中海本域與伊奧尼亞海。雖然身為歐洲第八大城市與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且是巴爾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但是希臘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工業制造較落后,一直以來屬于歐盟發達國家中弱勢的一個,去年七月份更是經歷了有史以來的經濟最低谷。
盡管對這些信息知曉一二,但首都雅典卻依然讓我感到些許驚訝。與歐洲其他國際大都市有所不同,雅典并非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即便是新城區,也放佛罩上了一層“自來舊”的濾鏡。然而,這座“不洋氣”的城市卻散發著更多的人情味兒。
從抵達雅典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了六天的暴走。好在2月中旬的希臘氣候宜人,溫度始終保持在十四五度左右,早晚稍冷,白天大多陽光晴好,短袖短褲都沒問題。還記得朋友曾在四五月份到愛情海邊旅行,一周之后真真曬黑了一層皮……所以真心覺得二三月份去希臘是個不錯的時節呢。
第一天第一站就是游客必到之地普拉卡(Plaka)。這片購物休閑步行區是雅典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區,聚集著各類餐館、咖啡館和紀念品商店。從希臘雕刻復制品、銅像,到手工藝制品、油畫,再到天然海綿、橄欖油香皂,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街上到處游走著招徠顧客的小商小販,在鬧市區獨行的小伙伴可要當心嘍,避免被某些兜售手鏈的無良商販強買強賣(這樣的橋段在巴黎許多景區也時有發生)。
位于憲法廣場北邊的Voukourestiou大道堪稱雅典最繁華的商業街了,Prada、LV、Hermes等國際著名奢侈品專賣店樣樣俱全。然而不得不說,它與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和米蘭伊曼組爾二世拱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兒。夾雜在其他品牌商店之中的大牌們似乎顯得不那么高大上了,甚至沾染了不少市井氣息。附圖一張,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從憲法廣場到羅馬廣場的街區中心聳立著一座名為Kapnikarea的拜占庭風格教堂,根據11世紀的古希臘神廟改建而成,是雅典最古老的東正教堂之一。
長久以來,東正教是希臘國民的普遍信仰。據相關統計表明,97%的希臘公民承認自己為東正教徒。而在雅典,類似的造型精美的東正小教堂還有許多,看似平凡無奇,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它們已然擁有數百年歷史。這些古跡被保護得很好,雖處鬧市之中,卻絲毫不受破壞。這大概也是宗教信仰的力量體現之一吧。
來到雅典的第一餐是pita。這是一種類似于卷餅的小吃,面餅經過油煎,里面夾上雞肉或羊肉、番茄塊、洋蔥、生菜及薯條,再抹上一層奶酪沙司,和遍布歐洲的土耳其烤肉如出一轍。個人覺得稍顯油膩,但味道還不錯。
見過市井街景,如果單純的你認為生活氣息濃郁的雅典是一枚“小家碧玉”,那就大錯特錯啦!和羅馬一樣,雅典也是一座遺跡遍布的古都,換言之,這座城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博物館。夸張一點,真是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古希臘遺跡的古代廣場,羅馬統治時期的羅馬廣場,以及18世紀的老城區,均圍繞在衛城山腳下。大多數古跡沒有高大的圍墻,只有簡單的金屬欄桿加以防護。
雅典古代廣場(Ancient Agora)是希臘最古老的遺址之一,曾是政治、宗教、文化設施的集中地,許多哲學學派也聚集于此,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曾在此演講。這里保存最為完整的便是希臘神話中鍛造技藝高超的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神廟(Temple of Hyphaestus)了。神廟建于公元前四世紀中葉,為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從公元7世紀到1834年的一千多年中,它曾是希臘東正教的圣喬治教堂,1934年之后被進行廣泛的考古研究。
稍稍科普下,多立克柱式是希臘古典建筑的三種柱式中出現最早的一種(公元前7世紀),特點是粗大雄壯,柱頭無裝飾,且沒有柱礎,在雅典古建筑中最為常見。無論是赫淮斯托斯神廟,還是即將介紹的帕特農神廟,都給我一種拔地而起、高聳入云的軒昂感。有趣的是,在神廟周圍的草叢中,隨處可見烏龜爬行,儼然在守護著這座莊嚴的殿堂。
提到衛城北側的羅馬廣場,總會讓人聯想到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哈良德(Hadrianus)。這位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生平經歷豐富,除去他在位期間立下的軍事、政治、文化成就,以及他在不列顛島北部建造的以抵御“蠻族”入侵的“哈德良長城”之外,最為后人言傳的當屬他和隨從安提諾烏斯之間的同性戀情了。哈德良曾多次游歷希臘,并在雅典留下了許多偉大的建筑,譬如著名的風神塔(Tower of the Winds),和哈德良拱門(Arch of Hadrian)。
圖中左側的八角形大理石建筑即風神塔。塔高12米,直徑約8米,是古代官方計時裝置與風向標。位于右上方山坡上的,便是赫赫有名的雅典衛城(Acropolis)了。
雅典多為山地,房屋依山勢而建,老城區大多是小街小巷,偏偏景點都在高處,所以第一天游覽結束后,我果斷拋棄了帶去的馬丁靴和平底鞋,決定打死也不會換下運動鞋了……
在古希臘,每座城邦都擁有自己的衛城。衛城通常建于高山之巔,即城邦的最高點,平時作為公共集會場所,戰時則發揮堡壘作用,成為居高臨下的作戰指揮中心,同時充當市民的避難所。作為“西方文明的搖籃”和民主主義的起源地,雅典對公元前5世紀至4世紀的歐洲乃至世界文化和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它的磅礴大氣,便主要體現在雅典衛城中。
雅典衛城始建于公元前580年,面積約為4平方公里,希臘語寓意“高處的城市”、“高丘上的城邦”。看到的衛城前門、山門、雅典娜女神廟以及阿爾忒彌斯神殿等建筑大部分受損,僅剩殘垣,局部區域被圍起,處于修復狀態。
穿過高聳的柱廊,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Temple)赫然矗立在衛城至高點一片空曠的土地上。作為雅典衛城的主體建筑,帕特農神廟原是為歌頌雅典戰勝波斯侵略者的勝利而建,后來成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Parthenon是雅典娜的別名)。神廟呈矩形,由46根大理石柱撐起,工藝精湛,氣宇非凡,一直以來被視作希臘建筑藝術的巔峰之作。
在帕特農神廟的不遠處,坐落著埃雷赫修神廟(Erechtheum Temple)。傳說這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冬為爭奪雅典保護神之位而斗智斗勇的地方。神廟始建于公元前421年,屬于伊奧尼亞柱式建筑。對比帕特農神廟那個大塊頭,埃雷赫修神廟顯得非常小只,給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覺。羅馬建筑師認為,柱式與希臘人對人體的崇拜息息相關,諸如帕特農神廟般的多立克柱式雄偉壯觀,是對剛強的男性人體的模仿,反之,類似埃雷赫修神廟的伊奧尼亞柱式則相對柔和小巧,是對女性人體的模仿。
衛城最高處,整座城市城盡收眼底。每每登高,望著山下景色,心中都會一片開闊。看海亦是如此。你會感慨人類似乎無所不能,卻又如此渺小。
雅典市區內,還有一個地方值得一提,那便是議會大廈。大廈不對外開放,只能外觀。它由德國拜恩州宮廷建筑師加盧道納設計建筑,1943年竣工,原是希臘第一代國王奧托的王宮,1934年被改造成議會大廈使用至今。大廈正面的一排維多利亞式大理石引人注目,其南面則是著名的無名戰士墓。看點在于議會大廈前廣場上的輪值憲兵,據說每個整點他們都會舉行一次換崗儀式。有幸看到換崗儀式的我們,著實被希臘憲兵極具的制服和略顯滑稽的換崗動作驚艷到了!
胸前和袖口帶有鉚釘的藏藍色制服,白色緊腿襪,外加一頂右側帶流蘇的小紅帽,是每名憲兵的標配。此外,他們的膝蓋后方以及皮鞋鞋面均附帶一個大大的黑色絨球。和其他國家的憲兵比起來,他們顯得可愛極了。十分鐘的換崗儀式引來無數游人圍觀,紛紛拍照錄像。
【一點瑣碎】:
幾乎在希臘的所有城市里,比鴿子還要常見的動物,當數貓貓狗狗了。我們所到之地,身邊從來不乏小貓小狗出現,無論是在喧鬧熙攘的市區,抑或是人煙相對稀少的郊外。由此可見希臘人對于這兩種動物的喜愛程度了。可別以為在你面前賣萌的一只兩只是流浪貓狗,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有主兒的。這些狗狗普遍溫順乖巧,遇人不會亂叫,很多時候都會靜靜地臥在我們腳邊,或是默默地跟著我們走很遠一段路。不過它們但凡在路上碰到摩托車和汽車,就會跑過去一陣狂吠,不知道算不算希臘狗的特殊癖好……
聽同行的一位法國妹子說,來希臘一定要帶走兩件東西。
一件是頗具特色的“藍眼睛”飾品。“藍眼睛”也稱作“惡魔之眼”、“辟邪珠”,是源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護身符和吉祥物。在古代土耳其,人們為了避免被邪惡之神盯上而厄運纏身,于是隨身攜帶模仿惡魔之眼的藍色眼狀護身符,以逃避厄運,“藍眼睛”吉祥物由此世代流傳。如今,被制成玻璃工藝品的“藍眼睛”仍是希臘人與土耳其人的摯愛。在雅典的任意一個小報亭或小商店,都售有希臘各個城市的明信片和藍眼睛飾品。這些手鏈、項鏈或鑰匙鏈價格低廉,通常三兩歐元一個,因而做工粗糙,不甚精美。但如若單純地作為紀念品,或是贈送親友的小禮物,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小巧便攜,并且寓意美好與幸運。
另一樣東西,便是印有貓頭鷹頭像的一歐元錢幣。相傳在古代,貓頭鷹是雅典城的守護鳥,常在夜間外出,為雅典的守護女神雅典娜傳遞消息,與其共同致力于古城的平安與繁榮。古希臘人甚至認為,雅典娜有時會化身為貓頭鷹去窺探敵情。直至今日,在西方文化中,貓頭鷹仍然代表著智慧、理性和公平。而印有貓頭鷹的1歐元則是希臘特有的錢幣,其正面與普通1歐元無異,背面則印有一只雄赳赳的貓頭鷹,據說可以帶來好運哦。
此外,有一點小小的疑惑——希臘的國樹的橄欖,但卻隨處栽種著橘樹,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兩株。也許是地中海氣候使然,這些橘樹在2月中旬就已經果實累累,滿街黃澄澄的一片,點綴著大街小巷。而每家餐館的飯后甜點,也必定贈有一盤橘子。
雅典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也沒有美輪美奐的彩繪玻璃大教堂。然而它有熱鬧的街市,熱情的居民,和一座座承載著整座城市乃至整個國家歷史的博物館。它的美,美在融合著古代神話傳說的一棟棟建筑遺跡,美在其深厚歷史所沉淀下來的古代與現代文化交融的獨特韻味,香醇,悠久,綿長。
微博:@笑語Vanes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