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應用商店的App已經泛濫,現在的情況和7年前已經大不相同,當時隨便做個App 都能收獲很多用戶,能夠拿去融資,但是現在已經是產品極大富有了,蘋果應用商店已經有220萬個應用,谷歌應用商店超過了300萬個應用了。在App 如此泛濫的情況下,如何讓用戶能夠注意到你的產品,這成了互聯網企業成長的關鍵問題。也就是說,原來有流量紅利,產品可以自然的成長起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再優化改進。 但現在,產品可能連成長的機會都沒有了,沒人關心它,使用它。所以現在創業的時候,如何能夠找到一條渠道,有效的觸達到產品的用戶群體,這成為產品是否能夠成功的必要條件。
市面上渠道很多,有傳統的線下渠道,也有很多線上渠道,選擇渠道的時候最基本的衡量標準是什么呢? 這個問題從商業的本質來分析的話,那就是渠道獲取一個客戶的成本(CAC)一定要小于此客戶帶來的價值(LTV),只有滿足了這個條件,商業才能形成閉環,不斷運轉下去。對于很多針對企業的 SaaS類服務來說,LTV > 3xCAC 是一個比較好的比例。
如果要求渠道能夠形成閉環,持續的投入能帶來持續的產出,那就要求渠道還要有兩個特性,第一是基礎流量足夠大, 第二是投入產出能夠精準的量化,形成“反饋閉環”。滿足了第一個條件,說明流量池足夠大,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帶來用戶。滿足了第二個條件,就能進行量化評估,可以把賺到的錢再次的投入到渠道中獲取更多的客戶,從而形成閉環。那有哪些渠道能夠滿足這兩點要求呢?
- 付費渠道,例如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廣告付費渠道
- 搜索,例如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服務,也可以進行SEO 優化,達到搜索推薦的效果
- 病毒傳播,很多互聯網產品都喜歡使用病毒傳播的方式,這種方式獲取用戶成本低,見效快,是一種非常適合互聯網的手段
- 銷售,銷售可以是地推團隊,也可以是電銷,面銷方式,一旦模式建立起來后,就是人的堆積,成本會越來越低。
真正在為產品選擇渠道的時候,特別是早期時候,肯定是要以 1-2 個渠道為主,畢竟每個渠道的維護,溝通,試錯也都需要成本的,那么如何進行渠道選擇呢?
認識產品特點
在創業過程中,產品不僅僅要和市場契合,還要與渠道契合,產品的特性決定了渠道的選擇。這些特性包括,產品的形態(移動應用,硬件產品,SaaS等),面向的對象(消費者,中小企業,大型企業),所在行業(社交,金融,游戲等),盈利模式 等。了解了產品的形態,才能選擇有效的渠道,有些渠道看起來很好,但未必適合產品,例如如果你的產品是一款價格比較低的移動應用,那么投入銷售團隊電話營銷,可能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其背后的核心還是要判斷 CAC < LTV.了解用戶群體
選擇渠道的根本在于了解你的用戶群體在哪里?所以,首先要給用戶群體進行畫像,當知道了用戶群體的特性后,才能知道到哪里去找這樣的一群用戶。Uber 的運營模式中,每個城市派駐三個人,這些人剛入住一個城市的時候,就是通過用戶畫像去找目標用戶聚集的地方,然后進行有效宣傳。列出可能的備選渠道
渠道可以劃分成三類,分別是付費渠道,有機渠道和其他渠道。其中付費渠道是指通過付費廣告獲取用戶的渠道,而有機渠道是指那些不需要直接花廣告費用的獲客渠道,具體如下圖:
- 篩選最初的獲取渠道
渠道的篩選要有依據,并且要有指標能夠評測,從而可以不斷的進行優化。 篩選的依據可以是:
a. 大體量的渠道優先
b. 免費或者便宜的渠道優先
c. 可追蹤的渠道優先
d. 可以精準定位目標用戶群的渠道優先
e. 能夠隨時開始,隨時結束的渠道優先 - 運營,優化和拓展用戶渠道
獲取渠道后,團隊就可以針對此渠道進行運營和優化了,為了能夠量化的評估渠道,團隊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a. 制定新用戶獲取目標
b. 決定市場預算的分配和進行渠道的日常運營
c. 通過廣告設計測試和用戶定位測試,優化已有渠道的表現
d. 不斷發現和探索新的渠道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根據產品選擇好渠道,保證渠道能夠與產品和模式相匹配,這樣才能更快速,更有效的讓更多的用戶接觸到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