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的凌晨2點多醒來,清醒得,有點睡不著。
我沒有失眠,可能睡得太早,也可能昨天喝了咖啡,也可能好久沒有寫點東西。一旦有靈感,我的身體就讓我清醒,趕緊記錄下來。
我索性爬起來,記錄一點文字。
很多見到我的人,或者認識我的人,估計對我的感覺一定是,物質條件很不錯,好像挺悠閑的。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實際情況是,我其實當下的物質狀況,特別一般。
不過,他們覺得我很富有,也是有道理的。
因為,在精神和能量層面,我應該透漏出來了豐盛和富足。
這種,氣質和感覺,我覺得,我在40歲的時候,才真正開始呈現了。
有一些,內在很重要的信念,支撐著我的生活哲學和生活方式。我想藉由下面的文字,或許能窺探到我語言和行為背后的邏輯。
回首過往,我變了,真的變了。當然,行為和方式是可見的變化。內核中,也會有不變的主線,那就是心之所向的東西。這個東西很微妙,但我知道它一直在。
20歲時,勤勤懇懇,認認真真,那個階段肯定是拼搏,奮斗;
30歲時,熙熙攘攘,忙忙碌碌,那個時候絕對是貪求,執著;
40歲時,慢慢悠悠,平平淡淡,這個時期一定是清醒,通透。
我到底在追求什么?什么是重要的?
40歲的年紀,讓我逐漸的開始清醒,冷靜,甚至通透。
我想這是智慧生起的年紀。
雖然,我還沒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愛。如果隱約中感覺自己有熱愛的事,依然還是模糊的,但是,我知道自己絕對不會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絕對不會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富有,有更多,更好的物質條件,而貢獻出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我不做交換,也不做選擇。
我的時間和精力,或者我的精氣神需要留給自己,需要留白,也可以說是養精蓄銳。至于養精蓄銳用來做什么,不清晰,不清楚,也不用強迫自己馬上清晰。
因為,這個年紀,我已經不再執著了。
我沒有預期,沒有規劃,我也允許自己躺平。
這是,我的進步。
可以躺平,是因為不被過度的欲望裹挾和牽制往前;也因為無懼的力量,內心沒有恐懼,也沒有擔憂。
不被害怕。
當然,需要有力量去辨偽存真。
我開始接納和允許,允許所有的發生。
我可以允許自己平庸,也接納自己是個俗人,普通人。
我對自己更平和,寬容。
不再嚴苛的要求自己,做到完美,追求完美。
不再想著去修正和修改自己,給自己的人生塑形,給自己的生命修改程序。
我開始真正有力量去面對自己。允許自己的生命自己發展。
我也開始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去生長。
我開始變成了自己生命的旁觀者,我觀察自己的生命,觀察周遭人的生命發展,這是一種力量。
這種力量中,可能前期經歷過痛苦和掙扎,也經歷過抗爭和對抗,后面又經歷了妥協和無能為力后的放棄,最后迎來了“躺平”。
躺平,這個詞,是個特別好的詞。
核心是,躺平中,你的能量是什么?
是害怕,擔憂,無能為力,還是坦蕩,平和,心安?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一種力量后,你就無敵了。
那就是無懼的力量。
躺平,也是階段性的一次自我思考,和探索。
也是在忙碌的腳步中,突然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要這么匆忙地往前趕路?
我要去哪里?
我要去那里,做什么?
為什么這么匆忙,這么功利,為什么目的性那么強?
難道僅僅是我要賺錢,要生活,要活下去,要活得更好,要活得更有品質,要自由,要很多很多很多東西嗎,要很多我們可能都不清晰到底要的是什么的東西嗎?
如果人生的終點就是死亡,為什么要匆匆忙忙地趕赴終點站呢?
所以,才有人,勸,慢一點,慢慢來,不要急。
有時候,我們內心確實會有很多的焦慮,害怕,擔憂,無明亦或有明,大家都一樣,每個人都如此。
怎么辦呢?
寫下來,問問自己,我到底在焦慮什么,我到底在害怕什么,我到底在恐懼什么?
當你不斷的梳理自己的心的時候,你發現很多擔憂和害怕只是幻想,不是真實的存在。
所以,不用自己嚇唬自己。
有這么多時間來自我嚇唬和恐嚇,不如多讓自己放空、獨處,去大自然,去曬曬太陽,睡睡懶覺,讓自己睡飽;
見一個朋友,沒有目的,沒有目標,只是放松,當然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朋友;
放個假,不照顧孩子,也不照顧家;
陪自己度個假;
看湖水,也看花在風中搖曳;
看日落;
看任何讓你感覺平靜,喜悅的東西;
腳步放慢一點,每一步踩下去,都清晰,感受到自己的覺知和清晰;
說話,慢一點,知道自己講了什么,聽見自己;
微笑著,聆聽,讓對方感知到你的喜悅和歡迎。
對自己,更溫柔,更耐心,更多的陪伴;
對他人,微笑,真誠,絕無討好和恭維。只是給出善意。沒有分別心。
........
難嗎?難。
難嗎?不難。
最難,我不愿意。
所以,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當然也是自己最大的貴人和真人。
好好善待自己,因為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大神,那就是自己。
破除我執,不再外求,從簡單,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不外慕,從心出發,遇見閃閃發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