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在朋友家看到這本書,欣喜地借回家。作者是山畑伸子,顧問是大名鼎鼎的山下英子。
我之前有囤積的習慣,喜歡買,還舍不得扔。這讓我家先生很頭疼,我自己感覺也很不好。為了整理這個家,我買回過不少收納盒、收納袋,長時的整理卻收效勝微。
我一直都聽說斷舍離,卻沒有看過這類書籍。在聽過斷舍離后,也嘗試過幾次,清理以后的感覺很舒服。當有了斷舍離的意識后,減少了買,清理了不需要的,生活仿佛變得輕松。
這種輕松感促使我去讀這本書,想要更加了解“斷舍離”。
作者首先從“斷舍離”會帶來好處展開。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整理后的房間顯得寬敞舒適,其次無限制的奢侈浪費被杜絕,隨之工作效率提高了。
讓我沒想到的是“斷舍離”還能改善人際關系。原來的時候,我們毫不選擇的將所有東西一攬而入,才造成了房間內的“雜亂危機”。同樣,在人際關系上,我們也從來不會說不,經常硬著頭皮迎合“討厭的人,合不來的人”,轉變思想后,我們意識到,沒有必要取悅討厭的人,人際交往變得輕松起來,人際關系也有所改善。
這本書有三個部分,從思想到行動再到心靈。讓人更容易接受和踐行“斷舍離”。
作者列舉了一堆不能丟棄得理由,仿佛條條都是我斷舍離路上的攔路虎。看清、想清才能理得清。那些與成長環境和時代相背離的教育,無形中牢牢地束縛住了我們,是我們一直以各種不著邊際的理由為借口,積存下了許多東西,卻拖拖拉拉的懶于整理收拾。斷舍離,或多或少包含則選擇和決斷。努力去選擇讓自己更輕松、更加幸福的人生。
找一個最容易開始的地方一步一步來踐行。給自己描繪一個目標藍圖去促成行動。根據“還在用、不再用”來把物體進行分類。丟棄的關鍵思考點,時間是“現在”、對象是“自己”不是他人、物品。用幾個問題來思考,必須的?合適的?令人舒適的?用三種方式處置不必需的東西,1.丟棄掉,2.送人、賣掉、捐贈,3.再循環利用,再使用,再改造。在斷舍離的過程中,要給自己設定總量、時間、放心、安全的限制。有了這些行動指南,仿佛踐行斷舍離也沒有那么難了。
斷舍離,可以讓生活更加美好。既然遇見這本書,我想是時候開始我的斷舍離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