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于對方糖的喜歡,源自于分享美好的初衷,12月26日,我開啟了首場“少年方糖親子讀書會”。
開場前,我有很多擔憂:孩子們能讀懂《小王子》嗎?他們會配合分享嗎?他們坐得住嗎?他們能靜下心冥想嗎?他們會喜歡這形式嗎?……
帶著這些隱憂,我向有少年方糖多次實踐經驗的艷平老師、曉寧老師請教。她們告訴我,一切都有可能,但做了就有收獲,我們只需做好自己,并準備好接納各種狀況的心。
是啊,我不能為未發生的事去擔憂而耗費大量心神,重點是我現在可以做些什么。帶著這樣的覺察與安穩,我回來了。我想象著讀書會的流程畫面,去做我能做的所有準備,按孩子們的口味準備點心、水果、小禮物,挑選共讀段落,設計互動環節。一切準備就緒,我心滿意足地等待他們到來。
然而單是他們來的故事就讓我感動不已。媽媽J是帶著一家四口來的,為了既能享受一家四口的周末時光,又能參加讀書會,她邀請先生在旁邊帶八個月大的二寶。這位爸爸就這樣一直在旁邊陪伴著我們,非常支持讀書會。媽媽L原計劃是帶女兒在唯一的周末半日閑里逛公園放松的,然而當9歲女兒聽說有讀書會時,強烈要求更改計劃,要來讀書會讀書。媽媽YX自己的兒子5歲,未達活動年齡,YX就自己從渝北空港坐輕軌轉了三條線,幾乎跨越大半個重慶來到讀書會現場。因為讀書,我們從各種雜事里抽身,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匯聚在一起。
在為己正名的環節,我問大家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的,孩子們有的說喜悅,有的說好奇,媽媽們也有說帶著喜悅的,而更多的是帶著期待。不管是怎樣的心情,這里都是敞開和接納的。
在靜心環節,孩子們很好奇,全都睜著大大的眼睛,觀察著我們幾個閉眼靜心的媽媽,還不時發出嘻嘻的笑聲。這是我有預料的,我接納、允許,繼續我的流程。
靜心結束后,我邀請大家書寫自己的2019夢想九宮格,孩子們非常積極,寫得停不下來,R還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夢想。
我考慮到時間因素,打斷了他們。復盤至此,我意識到因為這個粗暴的打斷,我斷掉了孩子們與讀書會的聯結,因為在進行后面的內容時,他們還在心心念念自己的夢想九宮格,思路沒有完全跟上。下次我會給到孩子們更多的時間去書寫,并可以通過分享來互動,將夢想扎根心里。(哈哈,復盤的意義)
輪讀時,孩子們和媽媽們都進入了狀態,把筆者與小王子的語音語調都分別讀了出來。我們輪讀的規則是每人大約六七行,原本有些擔心孩子們不知道在哪兒停,事實上,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大家的停頓和銜接都挺流暢。
分享精彩字句和故事深化環節時,孩子們又率先舉手發言。他們對故事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并且樂于分享。
當有位媽媽分享自己對朋友的渴望,沒有朋友的孤單時,孩子R回應說“我有時候也沒有朋友一起玩,那我就自己玩,有時我會拿兩個杯子玩碰杯游戲,好像就有朋友在陪我似的。”
這位媽媽好喜歡這朵小解語花,她被孩子純真而睿智的語言打動,她說,“是呀,我一直向外求,卻忘記了自己才是那個可以隨時陪伴自己的人。”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媽媽和孩子相互對視一分鐘,然后在明信片上寫上最想給對方說的話。
明信片上大多是滿滿的愛與祝福,而有一個孩子卻寫的是“不要打我!不要打我!不要打我!!!”孩子用重復和三個感嘆號強烈表達著自己的心聲,媽媽看到明信片時,雙眼紅紅的。
媽媽說:“不知何時起,孩子跟我的關系成了這樣,曾經我也很有耐心,跟孩子親子關系特別好。現在我滿眼看到的都是他的缺點,不聽話,我情緒就容易上來。我知道是我自己因為各種雜事太多,心靜不下來,脾氣暴躁。孩子的心聲我聽到了,我要學著接納和允許,學著發現和欣賞,找回我們曾經親密的親子關系。”
伙伴們回應著這位媽媽,欣賞她的勇氣,祝福她找回本真的自己。
讀書會在愛與感動中結束,這些靈動的、真實的、無拘無束的小家伙,他們就是自然之神為我們送來的老師,他們幫我們打開一扇新窗,去遇見那個本真的自己。
Ps:完美的讀書會中間有個不那么完美的小插曲。
茶歇環節,兩個孩子因為鉛筆起了沖突,我女兒情緒激動地想踢人。我把她抱至房間的一角,陪她冷靜。我告訴她“生氣是可以的,當我的物品被侵犯時我也會生氣,但踢人的行為不可以。媽媽抱著你,陪你冷靜。”我環抱她的雙手感受到,她的身體從僵直有力地掙扎到一點點溫柔變軟。然后我:“媽媽現在很為難,既想陪你回家,又想將讀書會做完,朋友們都還等著我。”女兒沒有說話,我繼續詢問:“你是愿意在角落里等我,還是愿意陪我回讀書會圈中?”女兒小聲說:“去讀書會。”
我感謝這十分鐘里伙伴們的接納和允許,也驚詫地發現自己對孩子情緒的接納與允許,還有對自己的接納與允許。
有一剎那,我有些責怪孩子太不給我面子了,為什么在讀書會上發脾氣。我也有些擔憂伙伴們如何看我這個“正面管教講師”,自己的女兒都沒有教好。
還好,這樣的想法只有一剎那。孩子為什么不可以本真地表達她的情緒,她的感受呢?她現在需要我的陪伴和支持。我學習正面管教,用正面管教的方式陪伴女兒,不是去掙面子,而是我和女兒共同的需要。生活中每一次挑戰都是我們的機會,今天挑戰再次到來,我們迎接它就好。怎能以此評判為“沒教好”呢?
大約十分鐘后,原本想憤而離場的女兒回到讀書會圈中,坐在我腿上聽大家輪讀。她說不想讀,也不想分享。好,都可以,我選擇接納和尊重。最后結束離場前,她已重新與小伙伴們打成一片,似乎什么都沒有發生過。
2018年12月23日,我們將迎來少年方糖親子讀書會1-2場,這次會有10位小朋友加入,到時又會有怎樣的驚喜、感動與挑戰呢?我期待著新版本的方糖讀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