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邏輯學導論》已經讀了快一半了。這本書我讀的比較認真,包括課后習題都做了。可以說,還是有些收獲和心得的。
全書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個總論,包括介紹邏輯學及邏輯是什么。第二部分是演繹推理。第三部分是歸納推理。
總的來說,邏輯學就是想研究人類是怎樣思考的,經過歷史的沉淀得到了幾種經典的模式,再對這些模式進行研究并擴展為工具供大家使用。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跟大家一樣也是在上學時接觸過一些簡單的邏輯概念。包括命題,推理,歸納,演繹等等。讀了這本書,幫助我梳理了已經有的這些概念,并把這些概念安放在一個龐大的骨架上,同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骨架上整體還有哪些其他概念。這個骨架會經常在不經意間幫助我思考和發展錯誤。
舉例來說,在書的第一部分最后講到了邏輯中常見的謬誤,作者把這些謬誤歸為四類。有相干謬誤,不當歸納謬誤,預設謬誤和含混謬誤。其中每一類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相干謬誤中的訴諸同情謬誤,我們經常見到的是有些推理的前提是某某人很可憐,結論是他應該獲勝。類似的還有訴諸暴力謬誤,隨大流謬誤,人身攻擊等。比較常見的還有滑坡謬誤,比如有人說“因為一旦某某事發生了一次,它一定還會發生第二次”,這種推理前提有的時候看似有道理,但實際站不住腳,尤其是當某某事兩次發生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時,以此為理由就犯了滑坡謬誤。
看這本書的初衷是學習邏輯。因為我發現邏輯是目前我所知道的知識體系中最基礎的框架了。它是很多基礎學科的基礎,包括數學,哲學等。學習它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建立、訓練并獲得一些更嚴謹的思維模式,來幫助今后理解和學習其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