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大學還沒畢業的我,去報名了法律自考。
回想我為什么要考法律?一方面那時開始感覺到大學專業有點四不象,有點失望,另一方面,覺得自己也喜歡法律,學點法律知識也不吃虧。
剛開始是充滿激情的。早早地去報名,買教材,手撫嶄新的教材甚至開始想象自己身處絢麗職場。TVB劇里律師再法庭上多么的激情四射,能言善辯。那時我就沉浸那樣的幻想。
然而現實會讓你焦頭爛額到完全忘記你的想象。畢業之前考了兩次。畢業了,感覺世界都變了。工作不好找,找到工作又開始忙得團團轉。但我還是在堅持報名。但看書學習已經變成完成任務的心態了。而且大多都是臨時抱佛腳,不如考試頭天晚上才匆匆看那個十套模擬試題和答案。雖然也勉強過關,但每次都很累。
后來職業方向確定為財務后,開始報考注冊會計師后,對法律就更加怠慢了。大概是08年就完全停滯不前了。
重拾法律考試是在11年,那時剛認識我先生。了解到他喜歡法律,我才又想起我那棄置一旁的法律考試。重新去了另一個區報考,法律自考都變革好些。準考證變了,要拿學位也沒有有效期限制了.....
之后的考試節奏反而比較平和些。雖然中間其實我很忙,主要是工作。但還是堅持下來了。到2013的時候考完了所有筆試,只余下了畢業論文考核。因為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和大學學過的課程可以抵掉一些科目,我總共需要考15門課。現在想想工程量蠻大的。看起來戰果累累。但我在這里徹底停下了。
畢業論文考核需要聯絡主考院校導師,一年還只有一次報名時間。我先后在兩個區參考,要辦轉考,還要辦免考,感覺手續多。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是要寫一篇長長的論文。大學畢業時拼湊的論文還花了好多時間和精力才搞定呢。現在又來,加上多年未提筆,其他門考試抱佛腳,專業知識完全懵里懵懂,這能寫得出來么?想想都不敢去面對。
但這一切都被我借口忙很好的掩蓋過去。的確也忙,結婚,升職,生娃,養娃......但我知道我原本可以的。我就是有畏難情緒,然后又沒有一個必須做的緊迫做的力量推我一把。
去年去一個期貨公司學習的時候,了解到那個培訓老師也很喜歡法律,而且也把當律師看成自己的理想。但他也沒開始,因為聽說法考要改革,自考的以后考不了律師。我還勸他,既然想考就不如早點開始,也許還能趕在改革前。當他最后終于決定要開始報名自考時,法考改革的文件下來了,正如他所料。打擊應該蠻大的。這些年,考試也改革了,以前可以更快考完,現在一年考試次數減少想快都快不了。悲劇的是,因為課程改革,原本只余畢業論文的我還要再考一門近代史。不過這些都不是主要的。我是在想,對于別人來說那么不容易,我的情況相比之下是可以做到的,我為什么不去做了呢?
到現在,戰線已經拉了14年,我希望在2018年打響最后一槍,把多出來的近代史考了,年底著手聯絡導師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