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就少不了談到學校教育。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一個美國有26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寫的。據說這個老師的教學理念給美國的教育帶來了一縷春風。書的副標題是: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吹竭@個副標題的時候,我在想怎樣能讓道館的孩子們也都愿意學習?
漸漸看清了一個人的事業做得好不好,首先要看他家庭是不是幸福,他有沒有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教育行業。
把這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
一、教學態度。
二、作者培養學生哪些技能。
三、作者特立獨行的教學方式。
一、教學態度
1、關注點不同。
之前看了一本書《改寫未來》,講了每個老師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變得優秀。但是,整個教育體制沒有給老師們提供足夠大的空間,老師們需要考量學校給他的教育指標。而在我們國內,有很多教師的評級等級,都需要一些數字化的東西。
而這個老師舉例了他的一個故事:他有一次幫助一個孩子做化學實驗,點一個酒精燈。那個孩子很害怕火焰,怎么也點不著?然后老師幫他一起做這個事情,去引導他。這個時候他的頭發被點著了,而他自己卻不知道!據說最后是很多同學們用手和書本拍向他的頭部把火撲滅。雖然這個故事感覺很囧,但是這個老師態度非常值得我們尊重。
2、以身作則。
老師老師和家長一樣,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才能換取孩子的信任。
很多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多的是利用孩子的懼怕心理。包括在道館上課,家長們好像更希望孩子去怕我們。這樣的話,他們是會更聽我們的話。但孩子們更需要的是信任。無論是對于家長、還是老師,都一樣。
怕能馬上見效,但不長久。信任需要時間,但是終身的改變。
3、六階段。
包括不管是青少年還是成人,都是一步步走向在六階段。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這個階段更多是利用怕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這個階段比怕要好很多,她希望做這個事情得到別人的表揚。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這個階段,她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知道遵守一些規則。(但不是終點,必要規則需要遵守,但有些規則是需要打破。)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這個第六階段才是真正需要達到的達到一個人格特點。但是作者也強調了這個階段很難用語言描述。只是想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他不在乎外在的一些,獎勵或者懲罰。一個更獨立,更有個性的人格。真正有思想的人。
二、作者培養學生哪些技能。
1、閱讀。作者一再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凡事看過的成長書籍,無論中外,基本都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
2、寫作。這個也是公認的最實用的技能。包括現在我們在互聯網時代也是一樣,有一個好文筆。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有生活少不了。
自己在努力中……算是給學生們以身作則吧。
3、藝術。無論是音樂還是美術,都可以讓我的人格更完美。
4、體育。這個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強健我們的身體一樣的。在體育運動中好可以鍛煉我們的意識品質。堅強、勇敢、團結、堅持等品質,通過體育運動是非常好的鍛煉方式。
5、理財。我們中國的教育很少會接觸理財方面的知識。由于缺乏這方面教育和意識,所以我們在成人之后,很多情況下都會遇到困難。
三、特立獨行的教學方式
1、少年創作中心。
老師會鼓勵孩子們每周寫一篇文章,然后再幫孩子們一起去修改。在年底的時候,老師幫助孩子們制作一本屬于自己的書。孩子們自己用紙裁剪、用膠水粘貼,制作自己的書。
2、電影教學。
每年帶孩子們大概看100部電影。強調父母或者老師要陪同孩子一塊看,在看之后要跟孩子們一塊探討,大概12—15個問題。
3、旅行。
旅行是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一點。旅行不是帶孩子出去游玩,而是從整個準備階段開始鍛煉。吃飯、交通、安全…每時每刻都在孩子的心靈注著知識。一群孩子在一起的經歷是父母永遠不能給予孩子的體驗。
很完整的把已經辦了九期的“力源少年營”詮釋出了意義。
4、公益。經常帶著孩子們給一些貧困山區或者一些養老院做公益。它不僅僅是讓孩子們去捐些東西,整個過程當中都要孩子們參與,從物料打包,在選擇整理一到郵寄的過程,孩子們都去參與。
過程中同時引導孩子思考,為什么要做這些事。
【我的收獲】
1、閱讀、寫作、體育、理財,是孩子成長的中就需要接觸而且必不可少的技能。
2、數字化量化的教育并不是最佳的選擇。
3、教育體制有問題需要改變,中國和外國是一樣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想辦法幫助孩子成長更全面更獨立,去擺脫教育體制帶來的批量弊端。這點中國和外國也是一樣的。
教學相長,師徒共進。今天是師徒日課的第2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