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長:
? ? ? ? 歲月如梭,轉眼又到寒假,“神獸”歸籠,作為家長,你準備好了嗎?但作為一位24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在寒假開始給大家說說心里話,一為真誠提醒,二為共同勉勵。
? ? ? ? 我從事教育以來,嘗試過快樂教育,探索過愉快教育,“學習是快樂的”似乎是一個偽命題,或許有人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但從小到大,把讀書的所有階段都讀完了的人,沒有人認為學習是快樂的。如果孩子沒有考好,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制訂整改措施。成績能說明一些問題,但不是學習的全部,理性對待分數,不要讓孩子做分數的奴隸。家長要潛移默化,及時引導,積極溝通,讓孩子認同學習的過程漫長而曲折,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當一個人要去掌握未知的知識的時候,一定是痛苦的,學習品質的教育真的不可或缺。
? ? ? ? 我以為,如此漫長的假期,首先要給孩子立規矩,在寒假伊始,就應該有生活學習規劃,什么時候起居,什么時候閱讀,什么時候上網,什么時候看電視,什么時候作業,把小學生的生活格式化并不是壞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讓孩子明確什么時候可以盡情地玩,什么時候必須專心地學習。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并帶著孩子過一種有規律、有節制的生活,作息規律、按時吃三餐、東西用完放回原處、保持自身和房間的整齊、干凈......不要什么都幫孩子做好,教孩子學會自己做事,逐漸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律行為帶來的成就感、愉悅感,從而形成正向反饋。
? ? ? ? 面對疫情防控,切莫心存僥幸!為自己也為家人,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非必要盡量不外出,不得去中高風險區,開學前14天的外出軌跡必須按規定上報,做2次核酸檢測,每天做好家庭測溫。出門戴口罩,歸家做好消毒,該怎么防護就怎么防護,該怎么警惕就怎么警惕。外出盡量選擇步行,或者錯峰出行,乘坐交通工具要配合測溫,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要掩口鼻。督促孩子堅持防疫習慣:勤洗手、勤換口罩、少接觸公共設施、與人保持一米距離。就算不出門,在家也要做好防護和保養,每天保持規律作息,堅持鍛煉身體,保證良好的身體狀態。
? ? ? 好習慣是一生的財富。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家庭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教育家李鎮西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輸掉起跑線,其實是輸在父母,輸在習慣培養。以我切身經歷感覺到,從小沒有給孩子養成看書的習慣,也買了不少課外閱讀書,但沒有堅持督促孩子閱讀,導致孩子語感不強、語文素養積累少,現在孩子上大學后,沒有時間讀書了,也沒有形成閱讀看書的習慣,這個欠帳也許會成為我一生的遺憾。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成為教育者的共識,家務勞動習慣的培養是寒假的必修課,學會力所能及家務勞動,拆解勞動教育的萬花筒,讓孩子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
? ? ? ? 我始終認為,閱讀是一個人一生的事業。好的父母,就應該在寒假為孩子儲備閱讀的“食糧”,錢學森的父親在為兒子買書上毫不吝嗇,并堅持為兒子挑選圖書、畫報。錢學森行將離開祖國前往美國求學時,父親送給他的禮物是一大箱“中華文化叢書”。利用寒假引導讀書,親子共讀,能讓我們知道世界之遼闊,哪怕未曾行萬里路,也可盡享萬千風景,知曉多種文化。能讓孩子思想更豐富、認知范圍更廣闊、性格多幾分沉靜,這些積極影響將讓孩子受益一生,也有利于他將來自律的形成。
? ? ? ? 練字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今電子科技和智能電子產品充斥了孩子們的書寫,寫的少了,寫的濫了,心不靜了。練字不僅僅是為了中高考拿高分,我們應該站在練心智,磨意志的角度考慮孩子的終身成長考慮,都說字如其人,確實如此。既要把經典傳承好,也為了孩子心力的成長,不僅要堅持,還要注意方法,兩者不可或缺。
? ? ? ? 家長們,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趁著春節和寒假,好好地陪陪孩子吧,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做孩子的學伴。孩子在家學習時,家長要放下手機,與孩子共同學習、打卡,向同一個目標進發。做孩子的玩伴。只要有時間,就帶孩子到室外運動,多一些實踐活動,陪孩子多“玩”,在玩中提升自我。做孩子的伙伴。與孩子平等相處,做孩子生活中的朋友,學習中的益友,以真誠贏得真誠,以尊重換取尊重,與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
? ? ?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于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孩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如果說教育是一棵大樹,父母的愛和教育就是根基,而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就是枝干,雙方攜手配合,既要培植水土滋養根基,又要修枝剪葉精心呵護,才能開出賞心悅目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成果。
? ? ? ? 最后,祝所有家長合家歡樂,工作順利,生活美滿。祝愿所有的孩子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假期愉快。
? ? ? ? ? ? ? ? ? ? ? ? ? ? 酒泉第七中學? 趙永生
? ? ? ? ? ? ? ? ? ? ? ? ? ? ? ? 2021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