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生活禪生活茶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
看到一〝蟬〞想到一〝禪〞,人就像林間地頭的知了,咬破地皮鉆出來,就近爬上一棵樹,忍痛脫掉舊殼衣,折騰大半夜蛻變成一只蟬,高高興興到枝頭去唱歌,然而時機就是禪機,若是飛上枝頭但己三秋將過寒霜逼近,那么就〝噤若寒蟬〞,迎風安息了。
由此,想到三個問題:理,窮,嗔
關于理
夢溪筆談記一事:太祖皇帝問趙普,天下何物最大?普熟思未答,再問如前,普對曰道理最大。
一問一答之間,君臣二人都叫人佩服。當著皇帝的面,趙普就是不肯說皇上最大。聽了趙普的回答,趙匡胤也沒有不快活,反而連連叫好,肚量也就不小。
老舍茶館里常四爺的一句話,我們老百姓盼呀盼啊就盼著誰都講理。
關于窮。
兩小兒斗嘴――〝你頭上頂著的是豆腦,不是頭腦,毛小如豆,根本沒法子思考。〞〝試試看,你罵我什么,你便是什么。〞
〝以后如果我當上百萬富翁,罵你窮光蛋,難道我就會真的像你一樣變成窮光蛋嗎?〞〝你如果是百萬富翁而出口傷人,那么你的確就是個窮光蛋,不是你口袋沒有錢而是你的性格窮。
就算你擁有了全世界的財富,可是如果你性格上布滿窟窿,那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你依然還是窮得一無所有。
心窮,是真正的窮。
關于嗔
佛家說,〝面上無嗔供養具,口里無嗔吐妙香,心里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
其實這是教導大家修忍辱心。只有心底坦蕩克制欲望,才能從容看得失,淡然看榮辱,在紅塵中修一顆出離心;只有與人為善不遷怒,才能磨練心性,笑對人生,以春風風人,以春雨人,播撒溫暖。這是在修一個無分別心。
胡適說,〝世間最可惡的是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心里無嗔天地寬,臉上無嗔是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