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昆明梁艷分享651天。網絡中級五期。2019.03.02
? ? ? 上周四參加信陽團隊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抑郁的話題,再加上最近發生在我身邊的總有人問及抑郁,所以想要說一說“抑郁”的話題。抑郁這個詞最近幾年比較“受寵”,不論成人,還是孩子,甚至是老人都常聽到說“我抑郁了”。尤其當你的身份是“心理咨詢師”時,他人有意、無意、隨意地一句“你看我是不是抑郁了?”或認真、或玩笑、或試探地拋出一句“我抑郁了!”你如何作答比較合適?即既不因我們的“權威”作答使信任的人雪上加霜,也不能因我們的“輕視”耽誤了他人的治療。尤其是面對未成年人,我們即想保護他們不要被“抑郁”打敗,從此一蹶不振,也想保護作為咨詢師的我們自己。所以兩者之間的“平衡”很重要。但我還想說的是,作為非心理專業的人,大多數人很少能清楚表述抑郁為何物?長什么樣?有什么特點?愛找那些人?他們僅憑“感覺”或道聽途說或捕風捉影就對號入座,對于脆弱、敏感的人來說,一旦被認定是或不是抑郁,對他來說意義大不同。如,前幾天朋友的孩子問我她是不是抑郁了(抑郁癥)?我問她“抑郁了?能說說怎么了你就抑郁了?”她一二三四五說了很多表現或癥狀。我一本正經地告訴她,按照評判標準,你八九不離十是的。小姑娘一下子就面色大變,很緊張很害怕,幾乎哭出來說“我完了!真的完了!”她的情緒突變,嚇的我估計說:“逗你呢,看把你嚇得。”然后認真地給她講了講“抑郁癥”長什么樣子,聽完小姑娘在才松了一口氣。還有一次婆婆問我:“你看我是不是抑郁了?”我很好奇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突然也會冒出抑郁這個詞,于是問到“抑郁?你說說看怎么就抑郁了?”原來,她最近為老家的孫女及一些瑣事揪心,有點小情緒,剛好聽幾個老太太聊誰誰抑郁了,她就琢磨自己是不是抑郁了。所以,普羅大眾雖不清楚什么是抑郁,但絕對知道抑郁不是個好東西,而且是一個很重要不好的東西。所以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時刻牢記職責,不能隨意對某一個人尤其是信任你的人說“你抑郁了”,這句話一出口,也許會在某人的內心烙下一個深深的“印痕”,使她有抑郁的“陰影”陪伴而深陷其中。是否真的抑郁,咨詢師是沒有權利作診斷的,可以婉轉建議當事人如果不放心自己是否是抑郁癥,就去正規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