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3個月起,寶寶喜歡把自己的手放在眼前晃動,雙眼盯著看,當手碰到嘴就去吮吸;4個月開始會把整個手塞到嘴里,逐漸伸進2-3個手指進行吮吸,習慣了又減為吮吸一個手指,多半是拇指。這是寶寶對于距離的感知更清晰后,他就能一直玩他最方便的玩具,他的手。
寶寶是通過嘴巴來認識世界的,吃手是這一過程的前奏。寶寶將手伸到嘴里,這對寶寶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因為在出生后最初的三四個月內,寶寶的手和腳完全不受大腦的控制,動作都是無意識的,而吃手是第一個被大腦控制的有目的的行為。
再過一個月,為了緩解出牙期的牙齦酸痛,手也成了最好用的工具。4-5個月的寶寶吮吸手指不是一種壞習慣,這種行為表示他身心發育進入一個重要階段,即手眼協調逐漸形成,手功能的分化已經開始。
如果父母誤認為這是壞習慣橫加阻攔,不許寶寶吮吸手指,將會引起寶寶的不滿和哭鬧,甚至情緒波動。吸吮手指還可以穩定情緒,當寶寶肚子餓了,感到疲勞、生氣的時候,吸吮自己的手指就會安定下來。此時父母可以允許寶寶吸吮手指,否則會影響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及抓握能力的發展,使寶寶失去特有的自信心。
寶寶吃手的好處:
1、增加寶寶對世界最早的認知和自信心
2、幫助寶寶保持快樂穩定的情緒
3、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這是寶貝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可以說寶寶越吃手以后越聰明。
4、吃手指的過程能夠鍛煉寶貝手部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
不過,1歲后的寶寶吃手,主要是尋求安全感,寬松、溫馨家庭氣氛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長要避免過度指責批評孩子。如果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吃手,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把注意力從手指轉移到玩具、畫冊等色彩鮮艷的東西上。
當寶寶吃手時,可以給他磨牙餅干,或磨牙棒,把小手解放出來。切忌采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嚇、打罵、訓斥,更不要使用捆綁雙臂或戴指套強制性的方法。因為這樣做,不僅毫無效果,并且會使兒童感到痛苦、壓抑、情緒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孤獨等情況。而且一有機會,孩子就會更想吮吸手指,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為頑固化。
大多數寶寶隨月齡增大,接觸事物越來越多,手眼協調和手功能更熟練,可以取拿周圍新奇的東西擺弄,就會逐漸淡化“看手”和“吮吸手指”的游戲,當寶寶到了8-9個月后,大多數就會不再吸吮手指了,僅有少部分寶寶會養成吸吮手指的習慣,該習慣在18-20個月時達到高峰,約80%的寶寶在5歲前自動放棄吸吮手指的習慣。
因此,從小要注意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多與他交流、玩耍,讓他手中拿著玩具擺弄敲打,與他面對面談話、唱兒歌、玩各種游戲,讓寶寶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下吃飽、睡足、玩好。這樣,“吮指”行為就不大會出現,曾經有過的也會自然減少和消失。
本文來源新浪博主東方愛嬰賈軍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