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蒂芬·霍金教授稱:“人工智能計算機可能在接下來的100年之內就將人類取而代之。”早些時候,霍金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共同簽署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表示,人類不應任由人工智能發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對智能機器嚴加看管,人類的前景可能會相當晦暗。信中提醒科學家,務必提前阻止這種悲劇的發生,否則人類將因此滅絕。
想到這種危言聳聽的警告,我們還是會想到《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里的情景,身經百戰的超級英雄們產生了職業倦怠,鋼鐵俠的托尼.斯塔克因此發明了“奧創”——有自我意識、有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并將指揮機器人軍團的重任交給奧創,來守護人類世界的和平。然而令超級英雄們始料未及的是,不斷進化的奧創得出了“人類是地球上最大的威脅”這一結論,進而開始實施清洗人類的毀滅計劃。
當然從現實層面來看,機器人遠沒有那么智能。目前機器人仍普遍在人類設定的程序下運行,其所能做的事情也相對單一。不過,業界普遍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性能的提升,機器人將可以承擔更多的工作,以幫助人們延展具有的能力。
一般人工智能的階段有弱人工智能(TOP-DOWN AI)和強人工智能(BOTTOM-UP AI)的兩個階段。強人工智能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并且,這樣的機器能將被認為是有知覺的,有自我意識的。強人工智能可以有兩類:類人的人工智能,即機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維一樣。非類人的人工智能,即機器產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樣的知覺和意識,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樣的推理方式。弱人工智能觀點認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這些機器只不過看起來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擁有智能,也不會有自主意識。
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云計算的發展,人工智能要達到人類的智能水平首先就要達到人腦的運算能力,同時面對大數據要處理它們也必須擁有非常強大的運算能力,如果要靠在本地架設服務器來獲得強大的運算能力,不僅將占用很大的空間而且耗電量也會十分驚人。但云計算技術的出現使得任何接入云端的設備都可以隨時獲得廉價且強大的運算能力,這就為強人工智能的出現與普及奠定了現實基礎。當然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大數據并不能使計算機變得智能,它們只是強人工智能產生的必要條件。
無論人工智能究竟能不能完全取代人類,我們都應當知道,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既能造福人類,亦可毀滅人類,更為嚴重的是我們無法和比人腦存儲空間更大、運算速度更快的擁有獨立意識的人工智能相媲美。所以,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與發展持有謹慎的態度絕非杞人憂天。但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造福人類,需要考驗人類的智慧。智慧或許是人類最后的一張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