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 各種烏龜:殘障、家庭、霸凌、排斥、無聲的暴力、“異類”、日本社會結構、弱者的反抗、世界觀構建障礙、畸形關系、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川井)、固執的“審判者”(植野)、“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永束友宏、maybe佐原美代子)、生命的意義以及……言情……
? ?
? ? 老實說,看完聲之形,我陷入了沉思——但我卻不愿意承認這是《聲之形》這部“發人深思”的電影本身所要引起的“絕大多數”觀者的直接反應——在我看來,這是一部什么都想觸及,但又什么都說的模糊不清的電影——它好像知道什么是好牌,但它呈現給稍作思考的觀眾的效果卻是,這都是巧合罷了。
? ? 觀影完畢,對電影的直覺告訴我——這是一部關于救贖與被救贖的電影——可我又感到自己的理性被直覺給糊弄了。(擺脫不去的,是一種理性被直覺欺瞞了的微妙尷尬。)
? ? The shape of voice,觀影前我始終認為voice的重點落在西宮硝子——一個聽障人士身上,觀影完畢,我發現我錯了,西宮硝子始終是那個善良的帶些憂郁的西宮硝子,電影語言中被塑造成形(shape)的聲音來自石田將也的周身——文化祭上,同學們臉上的“×”紛紛掉落,石田將也用自我意識封閉了的聽覺再次被啟用。名義上說,男女主雙方完成了雙向救贖——女主不僅幫男主重新構建了此前他所努力經營的小小世界,更是引領他接受了自己,走出自己給自己劃出的界限;而男主,不僅意外地救下了欲求消失的女主,還將女主模糊不清的生存意義清晰化。
? ? 可我總覺得,西宮硝子的被救贖十分微妙——一般而言,要讓一個想要輕生的人認識到這個念頭的錯誤性的最佳辦法就是責任感的賦予——讓他知道自己妄圖的解脫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為了重新構建被自己“毀掉”的石田將也所努力構建的世界,西宮硝子將其作為自己的責任——可仔細一想,這其實還是在說:“果咩納塞”(對不起);結合劇情我們可以有一個暗黑一些的推演,在遭受植野的質疑、指責其自殺行為導致了石田受傷,西宮感到十分抱歉,“對不起,我不完美的自殺給你添麻煩了。為了不再給你們增添麻煩,我還是活著吧。”(倒是也想想媽媽啊喂,電影表現的完全就像是只對石田愧疚而已啊,快跟媽媽道歉;跟妹妹道歉)——以上純屬腦洞,我們的西宮硝子,是個善良可愛的姑娘。
? ? “小學的時候,我對你的理解不夠,但是那時你也沒想要理解我吧,所以才會沒眼力見的給我遞奇怪的本子,總是一臉討好地傻笑,一有什么事就馬上說“對不起” 所以我轉換了做法,無視你,說你的壞話,其實就是在告訴你“別在靠近我了。”可是,你沒有理解到這點就報復了我,向大人們打小報告,因為這個害得石田失去了朋友,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都被破壞了”
? ? (植野)
? ? 對不起
? ? (西宮)
? ? 植野:首先分析其話語呈現,第一點我們應該看到,植野直花本人其實早已意識到自己對于西宮硝子是不友善的——承認錯誤,并用語言這一工具“淡化”自己對于“西宮硝子”的傷害的嚴重性,通過自我建立的邏輯鏈降低自身確實產生了的愧疚感——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人類所不可避免(也必需的)的心理應對機制(防御機制)上線,換個角度觀摩這出群像,植野也可以算是受到了傷害——自身確實產生了的巨大愧疚感與不愿承認錯誤嚴重性的本能造成的沖突對植野造成了心理上的傷害——正如《心迷宮》里王寶山妻子的母親給女兒語重心長的忠告:有些事情,不必明挑,就像石頭一樣,始終壓在心上。內心巨大的愧疚感被激化,植野直花所呈現出的激烈反應實際上不過是想在自我編織出的邏輯鏈條中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根本就不是真正想和過去的、現在的西宮硝子本人和解,她所預期的,是讓對面那個丟失了聽覺世界從而生活在不完全世界中的女孩接受自己那微妙的邏輯——高中后的再見,植野再次玩起了丟助聽器的游戲——有時候,人們發現了錯誤,人們選擇不再去觸碰;而又有時候,人們也習慣重復動作——在“惡”的定義模糊之時,人們通過重復動作減緩自身的罪惡感。
?
? ? 個人觀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最高級的衍生情感就是“克制”(也可以說是“自律”——當下流行的話語“自律使我自由”著實是一種高級的鞭策)——從本我到超我的遞進,就是生物本能的變異表達過程遞變。人類的很多不一樣的性格表現,其實也可以說成是一種“克制”程度的差異問題
? ? 如果沒有西宮硝子
?
? ? 關于植野的觀點,從某個角度來看,“西宮硝子”這個因素,確實對電影中各個主要人物的生活軌跡產生了相對較大影響。
植野:從她的身上我總覺得映射出了一些日本辣妹文化——一方面是電影角色塑造問題,植野這一角色顯然屬于面容姣好,并深知自身優勢的辣妹,諸如此類優越條件使得她不知不覺中累積了一定的較強的控制欲。如果沒有西宮硝子,植野直花與未發生改變的(循著未出現西宮硝子這一影響極大的元素的偏差值較小的軌跡而成長的)石田將也可以說是很般配——辣妹與扛把子。
不愿意讓再次相遇的石田將也看到自己打工時的樣子;而是選擇在自己著一身普通高校制服時,壓住將也的自行車后座,說著熟絡的話語;見到西宮硝子時,再次小學時的游戲——誰能說這不是青春的情愫呢。情不知其所起,可以是控制欲使然;可以是與舊時記憶的重合的熟悉感、依賴感替代物;當然也可以理性而殘忍地說都是名為“費洛蒙”的化學物質在起作用——它們都是情——只是石田將也早已不是那個最有可能變成的石田將也,從植野的種種表現——悉心地照料為西宮硝子受傷的將也;隱藏打工的身份、不愿意以店員與顧客的關系再見;質問西宮硝子甚至是與西宮硝子的母親大打出手(受著傳統教育的我不太能接受這個)——“敢愛敢恨”也成為植野直花吸引人的一點。
? 以下是對該電影的瑣碎的一些思考
1. 西宮硝子的聽力障礙對她對世界的理解的阻礙
? ? 說她斯德哥爾摩也好,總之,她的世界的的確確是被挖去了一個角。就電影呈現效果而言,除了親人們,對西宮硝子本人最親近的一個人(并且為異性)就局限于石田將也了,而非要論及暴力行為的實施者與受害者究竟有沒有可能產生情愫這個命題——我要說,因為她是西宮硝子。
首先第一點,即是“斯德哥爾摩”——而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產生條件中有一條:控制人質的信息來源以及思考——換一種方式說即為被分析對象本人的信息來源以及思考有一定的局限,而很多人都是忽視了這一點,站在了健全者的角度看待“不太一樣”的西宮硝子。
2. 永束友宏、佐原美代子——外貌間接的對性格的影響
? ? 早期小說的塑造角色的學問中,就有外貌與性格的聯系訓練,“人不可貌相”之所以成為名句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在小說發展史中,第一篇“人不可貌相”的文章可以說是打破了一層籠壁,人們醒悟,人們傳教。增添了視覺呈現的加成——影視作品總在“外貌”與“性格”的關系上做文章——真人與動畫皆是——有時為了方便觀者盡快接受其人物設定,有時又是為了制造反差效果。不談其他,僅分析聲之形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全年齡(我認識的好多小孩都說好看)向的動畫電影,它選擇了簡單而直觀的方式,將“外貌”與“性格”聯系起來——因而我們看到了漂亮的敢愛敢恨的植野、可愛精致而又虛偽的川井同學、長有雀斑善良而又愛逃避的膽小鬼(男主口中的膽小鬼——這就是電影的輸出問題了——深入思考就是多數人暴力、羊群效應、沉默的大多數等社會命題了)佐原同學、又矮又胖沒什么朋友但一旦交往就能發現這是一個很適合做朋友的由小野賢章配音(石田將也表達了對成為朋友的“權利”與“資格”的疑惑時,他叼著薯條說:“我啊,石田同學——覺得友情這東西,是超越友情與邏輯的存在——資格,才不需要這種東西——很無聊啊。”時,真的是擊中心臟了啊聲控福利)的永束友宏同學、治愈天使瑪利亞、慈祥和藹的守護者形象的外婆、染了頭發的理發店老板(忽略大家彩色的頭發,只有媽媽的頭發是有顏色分層的)——獨立女性——石田將也的母親、難以抵抗沉默的大多數,選擇了逃避的長著雀斑面貌普通的佐原美代子同學等等——總覺得這些分配已經被很多創作者內化于心中,成為了固定模板。
? ? 我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僅做陳述,沒有評價):
? ? 有一些說自己愛好耽美、喜歡看男同的腐女,卻總會“指點”一些CP的顏值不搭,“丑的配不上帥的”“帥的眼瞎”,顏值不行的照樣提不起她們的胃口。
? 有一種萌叫做反差萌。顯然動漫中的各類反差角色塑造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體驗,但動漫的世界終究不是現實,我們總會用各種線索為這一個虛擬形象的剪影進行心理補足。而在現實世界——你腳踩大地,并沒有觀看影視作品的上帝視角提供給你,不得不承認,外部形象確實是很大的一個影響因素——想一個你喜歡的反差萌系角色,給他安上一張較為丑陋的面孔,你還能感受到他的萌么?“我喜歡愛攥緊自己衣袖的女孩子”各種網絡上流行的諸如“男生的那些動作最能撩到你”“女生的哪些小細節會讓你感到心動”——細思極恐(哈哈只是吐槽,請恕在下言重了)……當然你也會反駁說:“有一種反差萌叫做丑萌”——確實是有,這樣的人也可以很受歡迎,我只論及先入難易問題——即第一印象的直觀效果,這是一種潛意識行為,畢竟“入門”的難易與“進階”的難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3. 島田一旗性格分析——有基本的明辨是非能力 選擇問題
? ? 電影開頭,島田一旗與男主以及另一個同學始終進行著團體活動——其中又以男主石田將也為“隱形頭領”;而在發生了西宮硝子霸凌指認事件之時,島田一旗有撇清了自己的關系,甚至加入了欺負石田將也的隊伍——可以說他始終在做著選擇——選擇自己認為有趣的陣營。而在后來與石田將也的見面時的尷尬;救助了將也同學卻在之后都沒有露面——愧疚、負罪感的產生,表明了島田一旗的“成長”,我們也可以看到,選擇的“善”與“惡”,總是有個成長的過程,時間與機遇——放在當下的網絡生態也可以——不要輕易去嘲笑別人,改變一個不成熟的大人的想法可能很難,但也請給他機會,而在對方是“小學生”的時候,更應該給他機會,畢竟他的三觀尚未成型,成長之路依然漫長,有無限的可塑性,調侃“小學生”可以,但非要上綱上線,盡管你不承認,但我要說,你就是在開墾一切可利用資源來提升自身優越感。
4. 擅長隱蔽的惹人討厭的川井同學
? ? ”川井,別說話,從以前起,你就自私的認為只有自己最可愛”——其實……大家都想做這樣的人啊!
? ? 這種人物,在正常的條件下完全可以做一個精致的可愛女生——于大部分人而言——她所愿意示好的那一部分人而言。
? ? “因為覺得痛苦就想死,你是傻嗎? ”
? ? “川井同學,你太大聲了。”
? ? “不大聲說的話,西宮同學她聽不到啊!大家都很擔心你啊!不管是誰,只要活著就會有難過的事。但是大家都一樣不是嗎?所以呢,要連同自己的缺點,一起愛,然后繼續生活”
? ? 盡管說電影中升華主題的臺詞由川井同學說出令我很不爽,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現實啊,你說她虛偽做作——我們的負面情緒,從某種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出于人之基本的嫉妒心理——因為,她真的很精致很可愛啊。
? ?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是一部適合三觀相對成熟的人看的電影。京阿尼精致唯美的作畫對于明白人來說,是美學享受,而對不成熟的孩子或成人來說,京阿尼的優良制畫加上導演本身對原作的取舍態度,容易使其掉入陷阱——自動弱化了設定中引人深思之處,反執著于言情情節。但我又不批評這些——畢竟,不管每個觀眾的著重點、觀后感如何不同,看完這部電影的每個人在遇到“西宮硝子”時,都應該知道該怎么做才是對的——這樣就足夠了。
帥氣的永束友宏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