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 ——巴拉塞爾士
1
前幾天,和幾個好友坐在一起小酌敘敘舊。
席間來了一位陌生人,他是酒桌上一個朋友的朋友,一番客套寒暄之后,在酒桌上免不了觥籌交錯,大家向這位新朋友頻頻敬酒,他一直以不勝酒力推辭,后來架不住大家的狂轟濫炸,勉強端起了酒杯。
喝酒的規(guī)矩大家都知道,端的杯子要低,顯得尊重和謙讓,但是這位朋友沒有,他把杯子舉得非常高,別人和他碰杯的時候杯子明顯的矮了一截。
還有,別人敬他兩杯酒,他只回敬別人一杯酒。別人給他添酒,他連杯子都不扶一下。別人給他夾菜添飯,他只是笑笑,并沒有以禮相待。
在酒桌上,他就和大爺一樣,讓大家心里都不是很舒服。
飯畢后,大家喝的都有些醉意,言辭也變得肆無忌憚起來。
有人說,他都三十歲了,怎么人情世故也不懂啊。還有人說,他不知道禮尚往來的道理嗎,這樣以后誰還愿意幫助他。更有激烈的說,他白活了這么大,一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
大家眾口一詞,都覺得他有點過分。
講真,作為一個已過而立之年的人,不能說一點社會閱歷也沒有,也不能在人情交往中還是一張白紙,所以,他的這種行為,在大家看來有點不夠真誠。
但是我又知道,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在這次吃飯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他的幾個細節(jié)。
吃菜的時候,他會吃盤子里離自己近的菜,而不會去夾盤子里離別人近的菜;每次上了新的菜品,他也不會主動的先去吃,而是等大家都動筷了再去夾菜;吃排骨的時候,剩下的骨頭他也不會隨意亂丟,而是很細心的找了一個塑料袋裝起來,大家撤席的時候他拿起來丟到了垃圾筒;吃飯的時候,當別人肆無忌憚的吧唧嘴的時候,他總是盡量的不發(fā)出聲音。
從這些細節(ji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有禮貌的人,懂得不給別人添麻煩。
那既然他也不是不懂禮貌,為什么他給別人留下了差評了呢?是不是他為了少喝酒而故意顯得自己不懂嗎?
這樣的人有很多。在酒桌上我見過很多人為了少喝酒而耍一些小伎倆,比如有的人喝著喝著會中途離開,比如有的人喜歡打下半場,前半場他不住的謙讓推辭,等大家喝的伶仃大醉了,他開始在下半場頻頻敬酒。
那他是不是這樣喜歡演戲的人呢?我不這么認為。
也是在這次酒桌上,我還注意到了他的幾個細節(jié)。
當別人向他敬酒的時候,他面帶憂色,很勉強的舉起酒杯,沒喝幾口,他已經(jīng)滿臉通紅。當大家互相敬酒的時候,他頻頻的上洗手間,能感覺的到,他的胃很不舒服。
而后來和我的朋友見了一次面,他和我說起了他的這位朋友。
他和我說:“其實他這位朋友人很善良,也很內(nèi)向,不善于表達自己,也很少參加酒場上的活動,他最喜歡的事情是看書學(xué)習(xí),雖然已經(jīng)過了三十歲,但酒場上的規(guī)則他不是很懂,所以在別人面前顯得很笨拙。”
我突然就想到了,在酒桌上,當別人給他添酒,他總是很夸張的站起來,連聲說謝謝。原來他真的不知道別人添酒的時候,要禮貌的扶一下杯子,但他又不知道該怎么做,只好一次次的站起來表示感謝。
所以你看,他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才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
想起了之前一個好友的相親經(jīng)歷。
他已過了而立之年,卻依然沒有完婚。在別人看來顯得很不可思議,因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很善良很有愛心的男人,對身邊的人都很真誠。
可是,工作四五年了,身邊的姑娘來來去去,卻沒有一個愿意和他終成眷屬的人。
按說他的條件相當好,在事業(yè)單位工作,家庭條件也很優(yōu)渥,長相上也看著順眼,人也很踏實勤奮,就是這樣一個潛力股,卻遲遲無法打動女孩的心。
后來,透過他相親過的女孩,我找到了答案。
比方說他和女孩出去約會,見面了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既然你不善于表達自己,那你就多夸夸對方吧,這他也不會,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
比方說和女孩出去吃飯,他不像別的男孩那樣,細心的給女孩夾菜添飯,等到飯畢了,他也不知道主動的送女孩回家;
比方說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彼此都喜歡的女孩,交往的過程中他不知道怎么噓寒問暖,和女孩打電話,沒聊幾句就不知道該說什么了,然后就說“你早點休息吧”;
.....................
女人都是聽覺動物,誰都希望男孩對她們關(guān)懷備至、噓寒問暖,但他卻沒有讓女孩看出他的真心實意。
但是我知道,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以前談戀愛都是被追,自己沒追過女孩,所以遇到相親的女孩,他不知道該如何表現(xiàn)自己和取悅對方。
你可以說他情商低,你可以說他很沒有男子漢風度,但你不能說他不真誠。
比如他在和女孩約會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該說什么,他帶著女孩去逛街看電影;比如他不會對女孩說暖心的話,他就會用物質(zhì)來彌補他的虧欠;比如他因為不懂得約會的技巧,深夜常常捧著一本戀愛秘籍仔仔細細的看。
可見,他一直在努力用別的方式彌補他的笨拙,他很沒有戀愛經(jīng)驗,但這并不證明他不是真誠的對待感情。
3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被賈蓉之妻秦氏引入上房內(nèi)間,寶玉抬頭見一副對聯(lián),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我姑且先不評論寶玉對這幅對聯(lián)的看法,但就這十四個字的意思來說,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xué)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引申了來說,就是為人處事要有一套行為規(guī)范,也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就是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規(guī)則,也就是恰當?shù)靥幚硎虑椋脼槿颂幨碌牡览怼?/p>
孔子說:“三十而立。”
一個人過了三十歲,世界觀已經(jīng)形成,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人生的志向已經(jīng)能夠確定,并且能夠進行獨立。
這是講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的儒家教導(dǎo)我們的至理名言。
所以,當我們以一個三十歲的男人應(yīng)該有的姿態(tài)去考量別人,卻發(fā)現(xiàn)他為人處事并沒有表現(xiàn)出和他年齡相襯的成熟和穩(wěn)重時,我們有時常常不能理解,甚至?xí)J為別人幼稚無知可笑。
我們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他這么大了怎么連討女孩開心都不會啊;他這么大了怎么酒桌規(guī)則都不懂啊;他這么大了怎么還要父母拿主意啊。
因此,我們會憤怒,會不解,會以為對方不夠真誠。但通曉人情世故卻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生活中,就是有人成熟的快,有人成熟的慢。有的人經(jīng)歷的多,自然待人接物就嫻熟一些,有的人經(jīng)歷的少,這些道理就會懂得少一些。有的人喜歡熱鬧,場面上的事情自然駕輕就熟,有的人喜歡安靜,對一些場合就不能左右逢迎。
拿那位酒桌上萍水相逢的朋友來說,他之所以不懂得酒桌上的規(guī)則,不是因為他耍心機,不是因為他不懂事,只是因為他把過多的時間用在了學(xué)習(xí)的層面上,再加上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很明顯的就對這些規(guī)則搞不懂。
但透過他的一些小細節(jié),能看得出,他很真誠。
4
“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評價一個人是否是人才,需要經(jīng)歷七年的歷練和沉淀,同樣考量一個人是否真誠,也需要經(jīng)過全面了解、深入溝通才能下結(jié)論。
但真實的情況是,當一個人沒有表現(xiàn)出符合年齡的成熟和穩(wěn)重,沒有給予別人相同的尊重和理解的時候,我們總是沒有耐心去相信別人,就人為的武斷的憑借第一印象快速的做出決定,給出對方一個差評。
心理學(xué)的暈輪效應(yīng)也很好的認證了這一點。
暈輪效應(yīng)指的是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主要是根據(jù)個人的好惡得出,常表現(xiàn)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最初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zhì)。
有人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并不見得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往往是我們沒有真正進入他們的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說,不是他們不懂人情世故,而是周圍的人用他們認可的人情去要求一個不想被同化的人。
不是所有的花朵是一模一樣的,它沒有長成你喜歡的樣子,并不妨礙它散發(fā)迷人的芳香。
法國印象派畫家亨利·盧梭40歲時,才開始他的繪畫生涯。他的畫作充斥著童趣和天真,一如他質(zhì)樸與天真的性格,這讓他遭到了很多非議和嘲弄。據(jù)說有一次,他上了一個少年的當,去騙銀行的錢,結(jié)果在法庭上律師把盧梭的畫拿給法官看,法官看后認為他真的很傻很天真,就宣判他無罪釋放了。
他一生不被認可,窮困潦倒,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與世俗保持距離,然而一百年后,他的畫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收藏。
有人評價他說:“他沒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他生來就住在新大陸。一輩子都那么單純的人真的很少見,他貧窮,他的畫受人嘲諷了幾乎一輩子,但他用天真坦誠包裹著的自信,保護著心靈的自由。”
我想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就和亨利·盧梭一樣,生來就住在新大陸,與世俗和規(guī)范格格不入。
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會有那么一小撮人,他們不阿諛不媚俗,與人交往表現(xiàn)的迂腐、不通達,他們無視規(guī)則而不被別人認可和肯定,但他們有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他們更愿意在自己的世界里找答案,他們活出了自我卻被時代所不容。
瑞卡斯說:“世間最好的默契,并非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一片冰心在玉壺。不用違逆著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別人,因為時間會給出答案。你的真誠,一定會遇到懂你的朋友,一定會遇到愛你的戀人,一定會遇到賞識你的老板,一定會找到適合你的人生。
莫愁前路無知己,你的真誠,總有人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