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對立存在的,物種都是屬于非常復雜的,但是人們確是骨子里面卻是喜歡簡約。那么我們就來說說什么是簡約和如何簡約。
認識簡單
直白滴說就是不復雜,幾年前我們如果購買打印機,那么你回來需要把各種部件組裝,然后要根據(jù)說明書檢查硬件、開關到位,還要在計算機上安裝驅動程序,整個過程可能需要至少好幾個小時才可以完成。但是現(xiàn)在呢,你需要把它拿回來,插上電打開開關,然后連接無線,就可以了,就可以了。。。這不是簡單嗎?!所以這種產品才會逐漸占領市場,而之前復雜的機器都已經淘汰了。
但是簡單也有底限,比如自行車,兩輪的自行車,如果你把它精簡到一個輪子,那么它還會好騎嗎?所以簡單的前提是的讓用戶體驗至少要好。簡單并不意味著最少化,樸素的設計也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個性。歸根到底,簡單的特征和個性都源自你使用的方法,所要表現(xiàn)的產品和用戶執(zhí)行的任務。
簡單講故事
我們在設計產品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理解他們的偏好和行為(先理解用戶,再考慮設計)。深入用戶使用場景去體驗影響用戶體驗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是幾種常見的用戶環(huán)境。
辦公室——辦公室的用戶會頻繁地相互干擾,還有電話、短信、郵件都是干擾用戶因素。
家里——用筆記本看電視、收音機,或者家里的寬帶不好,或者媽媽要在空閑時間購物等等。
戶外——大街上使用地圖,公車上使用手機,太陽底下看手機屏幕,pad拿在手上不方便等等。
不同的用戶群體,對于產品的使用也不一樣。專家型的愿意探索你的產品和服務,同時給你提出各種改進意見,但是呢這種用戶他們的使用基礎不一樣,所以提出的想法和需求都會太專業(yè),可以基本忽略。隨意型的用戶,他們有興趣使用更高級復雜的產品,但是不愿意接觸學習全新的東西,因此需要設計足夠簡單。主流的用戶,他們是用產品來達到目的或者完成某項任務的,所以對于他們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而用戶使用產品,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感知,希望感覺實在掌控自己使用的技術,就是掌控結果,希望自己掌控起來更容易可靠和迅速。另一層面呢,是用戶更希望感覺實在掌控自己的生活,通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去找到用戶的真實想法。
總結來說,如何去講故事,分為這幾個方面:可新的環(huán)境(故事中的時間和地點)、可信的角色(誰和為什么)、流暢的情節(jié)(什么和怎么樣)。皮克斯的電影負責人,曾經介紹過電影的創(chuàng)作方式:電影是從外而內構思的(以玩具總動員為例),開始是設置環(huán)境(沒人的時候,玩具們出來玩耍),接著添加角色和動機(牛仔胡迪羨慕新來的太空人玩具巴斯光年),最后描述情節(jié)(他們兩爭斗起來,之后落入玩具虐待狂的魔掌,而又不得不化敵為友,聯(lián)手逃脫)。如果他們在情節(jié)上遇到麻煩,就會返回到角色,設想角色會怎么做,如果在角色上無法做文章,就去挖掘環(huán)境,看看環(huán)境會如何影響角色。當然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設計一個簡約的產品,并用一個簡潔、清晰、完整的故事描述。
簡約四策略
刪除——去掉不必要
我們做到簡單,那么最直接的就是刪除不必要的功能,但是刪除的一個前提是要去關注核心,那些能夠體現(xiàn)產品核心價值和特色的,那么這些功能就需要保留。對于那些殘缺的功能,一定要砍掉,殘缺的東西常常會讓你陷入沉沒成本誤區(qū),造成對它的支出越來越多,所以需要問一句“為什么要保留它”。另外作者還提到的幾點關于關于刪除注意點:不要去猜測用戶想要什么、也不要對用戶的需求盲從,可以用方案替代的流程就盡量避免,注重產品功能的優(yōu)先級排序,減少給用戶增加負擔造成分心的元素,比較人性化地去設置默認值和首選項。最后對于刪減,要注意的是,不要刪減過多,造成用戶的體驗及理解困難。對于產品,要多次去體驗,找到自己產品的核心聚焦點,刪除混亂的要素,讓用戶聚焦于真正重要功能。
組織——有意義劃分
組織,是我們產品簡化設計的一個重要最快捷的方式,改變功能的設計展示方式,讓用戶更明確區(qū)分選擇功能。
我們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7加減2”法則,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類的瞬間存儲空間其實很小,大約只有4項,最多可以關注5-9個東西,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分塊的形式去進行組織,幫助用戶找到簡單感覺——分塊越少,選擇越少,用戶負擔越輕。
分塊的時候的方式,我們可以根據(jù)產品的功能和選項、或者時間和空間來進行分類,但是選擇的時候要選擇重復交叉最少的那種方法。
對于組織,有幾個需注意的點:網(wǎng)格會引導用戶查看順序,但是也會有一種局促和壓制感,所以可以考不對稱網(wǎng)格設計。大小和位置,對于不太重要的頁面元素,就應該小一些,想辦法表現(xiàn)出不同的重要性。分層也是更容易將界面通過感知劃分開來,盡量使用較少的曾,內容越復雜,使用的分層反而能少些;同等重要的元素,使用相同的大小和亮度。
設計全局的時候,設計師總認為自己會設計一個完美的布局,但是對于用戶,他們會創(chuàng)造自己的期望路徑。簡單的組織,意味著你在使用軟件時會對什么感覺不錯,而不是在規(guī)劃中看到了什么邏輯。
隱藏——不重要隱藏
隱藏是一種低成本的方案,但是隱藏的前提是不要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隱藏的主要對象是哪些不常用但是不能少的功能,例如軟件的設置和選項偏好等。
漸進展示——對于用戶期望的功能,要在正確的環(huán)境下給出明確的提示。例如百度中的高級搜索,用戶一般使用的是簡單搜索,只有精準復雜的情況下采用去使用高級搜索。
階段展示——流程的每一步都符合用戶心理預期。將信息進行分塊階段性展示,隨著用戶的深入而漸漸展示更多,例如講故事一樣層層展開。
適時出現(xiàn)和簡單提醒,對于不必要的功能進行適當隱藏,用戶操作到具體步驟時再適時出現(xiàn),也可以設置應邀探索設計模式,例如PS中的畫筆小工具,當長按畫筆下的小三角時,調用更多畫筆工具。
設計隱藏功能時,也要注意讓功能容易找到,同時注意隱藏是一次性設計和選項。
轉移——復雜性轉移
轉移,就是把復雜性的功能或者設計轉移到其他的設備或者功能上。
在設備間進行轉移,針對于一個設備不方便更詳細展示時,例如蘋果手機的健康手表,具體的心率及跑步數(shù)據(jù),在手機上或者電腦上就可以更詳細的看到。
向用戶轉移,其實就是用戶自定義生成內容,將復雜的可變性強的內容轉移給用戶,計算機可以對內容進行歸類計算處理等。例如旅游網(wǎng)站中的自定義熱點線路和攻略。
開放式體驗,對于一個產品的功能多用途也是一種簡化之道,至于這項功能可以做什么,就給用戶做決定就可以了。例如購物車功能,就可以收藏和分享等等。
當然,對于轉移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需要做到確定信任。讓用戶選擇和指揮,讓用戶參與原型和實物模型測試等等。同時,也要相信用戶或另一個設備有能力完成任務。
創(chuàng)造簡單用戶體驗的秘訣就是把復雜性轉移到正確的地方,讓用戶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簡單之美,給用戶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