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在最難過的時候回望過去,并不是過去有多好,而是當下太難熬,而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
這兩天天氣特別暖和,一股初夏的氣息,撲面而來,寢室樓下,一股混著各種各樣的洗衣液的香氣隨風飄著,很好聞。
獨自一人走在陽光中,不禁想起高中時光,那是一段與我而言乏味且難熬的光陰,我并不留戀那時候,但它畢竟曾在我的生命中占據了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只是在這之后的某個時間里我的記憶會偶爾閃回到那時的某個場景,不再是身處其間而是像個旁觀者似的走過我記憶中的每個角落。以前不曾在意的細節(jié),如今想來卻是越發(fā)記憶深刻。
高三那年,因為那時我們班是所謂的“重點班”,怕被其他事情影響,因此我們班級被安排在了走廊最盡頭的一邊。那時的天氣也像現在如此,溫度開始慢慢上升,而那時上的課好像已經都是在炒冷飯了,該上的課早就上完了,那時課上老師一般在講寫過的各種卷子,劃各種重點。風扇吱呀吱呀地轉,臺上老師唾沫橫飛,臺下我們昏昏欲睡,卻還是強撐著。那時還是有下課鈴聲,但就算是下課也少有人會出教室,背書的背書,刷題的刷題,問老師問題的就逮著老師不放,或者往辦公室跑。偶爾有人出去上廁所,就要穿過一整條走廊,因為那時廁所正好在走廊的另一邊盡頭,好像飲水機也在那邊,記不清了,反正大家都是上完廁所后拎著自己的水杯回來的。
那時候的座位好像是每兩個星期,組與組之間換座位,我最喜歡換到第四組的時候了。因為在第四組的時候我是坐在最里面,靠著窗戶。每天下午放學后就是吃飯,吃完飯后到晚自修還有一小段時間,那時我們一般都是吃完飯就回來背書或是刷題。那時我后面坐著的是我們班并且是我們年段經常考第一的學霸,她總是喜歡在這個時間背書,而我就被她影響著,也總在這個時間背歷史啊,政治啊之類的。在第四組的時候,我總愛趴在窗邊背,雖然我也是背書,但總是會被窗外的景物吸引,那個窗正對著一顆大樹,那棵樹一直很綠很茂盛的樣子,即使是冬天好像也沒看它凋零過似的,再往前是一座小橋,再往前一段就是學校大門了,其實看不太到,但因為天天走,它的方位在心中已經很清楚了。我們學校并不大,和其他高中比起來真的是很小,但我們都笑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學校的文化內涵遠遠超過了學校本身的大小,可以說是神大于形。人人都有護短心理,即使自己對自己的學校有千般不滿,萬般埋怨,卻容不得別人說它一絲不好。
那時每個人的桌子底下都有一大箱儲物箱,里頭滿滿當當地都是書,書桌里也是塞得滿滿的,而桌頭上也都是高高的一摞書和各種試題集。每個人好像都有背不完的書,寫不完的題,那一年,好像永遠都不會過去。
電影里都是騙人的,他們把高中生活過得有姿有色,愛情學習兩不誤,有的甚至還能到處玩。真不知道他們拿什么時間學習的。在我的記憶里,高三就是各種解不開的題,還有背不出的知識點。一遍又一遍,錯了再來還是錯。也許是我太笨了,也許是我還不夠用心,也許是我的逆反心理太強了潛意識里是不愿學的,但在外人眼里,我好像就像標準的高三生一樣,一樣早起,晚睡,一樣聽課,刷題。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多么難受,多么糾結,我想以世人的標準框住自己,讓自己的成績被別人認可,但又多么多么想就這樣吧,不學了吧。應該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但我想說的是我表達不出來的感覺,以前我不清楚,但最近讀了三毛的《雨季不再來》突然很有共鳴,書,我還沒讀完,但在已經讀過的文章中,我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心中那個和三毛有相同感受的我,那個被我深深壓抑的我被三毛深深吸引了。在我看來,小時候的三毛真的不是個人人喜歡的標準乖乖女,真的不是讓人很省心,她太過自我了,總想去做自己內心想做卻不符合社會標準的事,也許在有些人眼中她甚至是個問題小孩。但她有勇氣,有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她不向世界妥協(xié),最后父母妥協(xié)了,社會妥協(xié)了,這樣的她寫下的文字反而被很多人所喜愛。她有一顆流浪的心,一路追逐,一路夢想,一路鮮花怒放。雖然她讓父母擔憂了,但她過上了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已經預設好的人生。她是讓人羨慕的。卻不令人嫉妒,因為她確實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我的內心也充滿了不安分的因子,也常有戾氣。但我卻一次又一次地去壓抑了,只是不想讓身邊的人被我所傷,因為我好怕有人因我而不愉快,但我太天真,我怎么可能時刻讓每個人滿意呢,我不是上帝,不可能完美。
世事如流,不知何時我能真正做一次自己,不在乎別人,只遵從自己的內心。尋一個好天氣,穿一身漂亮長裙,獨自一人,不畏遠方,不懼現實,心懷美好,迎著陽光撒下的方向,張開雙臂,站在彌漫著初夏氣息的花田里,面帶微笑,讓芬芳填滿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