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法
SWOT是通過結合內部資源、外部環境 ,來清晰地確定被分析對象的資源優勢和缺陷,了解對象所面臨的機和挑戰 。S(Strength)競爭優勢、W(Weakness)競爭劣勢、O(Opportunity)機會、T(Threats)威脅。其中S、W為內部因素,O、T為外部因素。使用SWOT分析法通常是將所有S、W、O、T因素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
在SWOT分析中,通常會將各種因素相互結合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并找出對應的策略。
以下是SWOT分析法的四種分析模型:
SO(優勢+機會):利用外部機會快速發展內部優勢,構建護城河
WT(弱點+威脅):盡可能回避外部威脅減輕內部劣勢,使之不要成為絆腳石
WO(弱點+機會):利用外部機會彌補內部劣勢,對劣勢進行改進
ST(優勢+風險):利用自身優勢減少外部威脅,并監視外部威脅
應用范圍:商業分析、戰略規劃、競品分析
商業畫布
商業模式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 )指的是把商業模式設計到的九個關鍵的模塊整合到一張畫布之中,可以直觀地描繪、評估并設計商業模式。
客戶細分:你的目標用戶群體,是商業模式的核心
價值主張:能為目標用戶解決何種痛點或創造何種價值
渠道通路:以何種方式與用戶產生聯系。如網絡推廣、實體店、微信公眾號等
客戶關系:描述產品對某一目標用戶所建立的客戶關系類型。如用提供在線社區、b站up主用戶自主創造價值視頻等
收入來源:使用何種方式獲得現金收益。如廣告、知識付費、電商等
核心資源:保證商業模式順利運行所需要的資源。如實物、人才、資金、專利權等
關鍵業務:保證商業模式順利運行所需做的最重要的事。如生產產品、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搭建平臺等
重要合作:與外部建立合作,來提升自身優勢。如與供應鏈上下游合作
成本結構:企業運營所需的全部成本
應用范圍:設計合適自身的商業模式、制定戰略、評估商業模式
KNAO 模型
KANO 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度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功能和用戶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圖上標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需求實現所帶來的用戶滿意度變化
期望型需求:用戶期望被滿足的需求。實現了用戶的滿意度會升高,沒實現,用戶滿意度會降低。也是最需要產品經理去挖掘并滿足的需求
基本需求:必須要解決的需求。沒有,用戶的滿意度會急劇下降。但提供了需求后,用戶滿意度不會隨著此需求的優化而提升。
興奮需求:用戶意想不到的需求。沒解決滿意度不會變低,解決了滿意度會大幅度提升。但通常不需要花大量的資源去做亮點需求
應用范圍:需求分析
移情圖
移情圖是一種簡單、易于理解的視覺圖像,它可以捕捉用戶行為和態度的信息。它是幫助團隊進行用戶洞察的有效工具。能讓你更好地理解用戶的環境、行為、期望和痛點。
以下六個問題會幫助豐富用戶畫像的細節:
她看到什么?——描述用戶所處的環境所看到的東西
她聽到什么?——描述環境是如何影響這個用戶的
她真正想到和感受到什么?——嘗試夠了出用戶思維的過程
她說什么和做什么?——想象用戶可能說的話,或者她可能在公共場合表現出的行為
她的痛處是什么?——思考用戶的痛點
她的期望收益是什么?——理解用戶的用戶的期望,并嘗試滿足
應用范圍:用戶分析、構建用戶畫像
RFE模型(客戶細分模型)
RFM模型是衡量當前客戶價值和客戶潛在價值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運用RFM模型一般是為了細分出最有價值的用戶,利用有限的營銷資源重點投入,從而價值產出最大化。
R值:最近一次消費(Recency):表示用戶最近一次消費距離現在的時間。消費時間越近的客戶價值越大
F值:消費頻率(Frequency)指的是顧客在固定時間內(比如一年)的購買次數
M值:消費金額(Monetary)指的是顧客在對應時間內(比如一年)的消費金額
應用范圍:客戶細分、用戶分析、用戶畫像
PEST模型
PEST模型通常用于分析企業的外部宏觀環境。PEST主要是從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ic)、社會(Society)、技術(Technology)四個方面來對外部環境進行分析,使企業對生存發展的機會加以利用,對環境可能帶來的威脅及早發現避開。
政治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制度、體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這些因素常常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行為,尤其是對企業長期的投資行為有著較大影響。
經濟環境,指企業在制定戰略過程中須考慮的國內外經濟條件、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
社會環境,主要指組織所在社會中成員的民族特征、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風俗習慣等因素。
技術環境,是指企業業務所涉及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水平、技術政策、新產品開發能力以及技術發展的動態等。
應用范圍:戰略規劃、產品分析、競品分析、市場分析
4R營銷理論
4R理論以競爭為導向,重在建立顧客忠誠。它闡述了4個營銷要素:關聯(Relativity)、反應(Reaction)、關系(relation)和回報(retribution)。4R理論強調企業應與用戶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下建立長久互動的關系,以防止客戶的流失,來贏得長期而穩定的市場。
關聯(Relevanc),即企業不僅為用戶提供單一的服務,更應為用戶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來與用戶形成長期穩定的聯系
反應(Reaction),指企業對瞬息萬變的用戶需求做出反應,快速滿足用戶需求
關系(Relationship),指企業不僅與用戶進行關系,更應與競爭者、供應者、分銷商、政府等進行緊密聯系與合作
回報(retribution),即企業營銷的終極目的在于給企業帶來盈利的回報
應用范圍:產品運營、企業營銷等
GE矩陣
GE矩陣根據公司業務在市場上的實力和所在市場的吸引力對這些業務進行評估、組合分析。從而對不同業務的資源分配戰略做出決策
行業吸引力包括市場大小、市場增長率、歷史利潤率、競爭強度、技術要求、對于通膨的耐受性、外部環境影響,等等。
競爭能力包括市場占有率、市場占有增長率、業務質量、品牌信譽、商業網絡、促銷力量、生產能力、生產效率、單位成本、原料供應、研究開發、業務及管理人員,等等。
對業務進行評估后,根據行業吸引力及競爭能力將不同業務放入相應的矩陣中,再做出對業務的戰略句測
一般比較具體的戰略策略如下:
綠色區域:采取增長與發展戰略,應優先分配資源
黃色區域:采取維持或有選擇發展戰略,保護規模,調整發展方向
應用范圍: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