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在追一部劇,還是一部臺劇,早知道最后一部臺劇的記憶還是什么《海派甜心》、《惡魔在身邊》之類的,也不對,就是這部劇的男主(李國毅,看過他演的《如朕親臨》)讓我燃起了點進去的欲望,《1006的房客》,這是一部懸疑版的《超時空同居》,里面的腦洞吸引我一直追下去,樂此不疲,雖然最后有點爛尾吧,但不失為一部好劇。
但是今天的重點不是推劇,而是劇里有個點值得深思。
男主說:“無辜有什么用啊,人言可畏,被輿論操弄的大眾,智商加起來連三歲小孩都不如啊!”
結合之前看的書《烏合之眾》,我天,這本書累計下來讀了將近8個小時,這么薄的書,讀得也忒慢了。
烏合之眾,感覺自己,不能說感覺,自己也是烏合之眾的一員,沒有自己的特點,亦步亦趨,別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不想標新立異,害怕被當做怪咖,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活的棱角與分明的思想,與眾不同又怎樣呢?話說,這本書是想表達這個意思嘛,作者的立意很高,都上升到了國家層面,對烏合之眾的心理分析得頭頭是道。
江夜雨說:一個群體中的個人,不過是眾多沙粒中的一顆,可以被風吹到無論什么地方。這是一個群氓時代,很多人不明就里,就跟著瞎起哄。想起前段時間的“娜扎事件”,很多網友那個嘴哦,評論的真是辣眼睛,少兒不宜。勒龐就說了:群體情感傾向夸張與簡單化,進而極端專橫和無知。群體只會接受極端的思想,這也是為何“想要抓住群體注意力的演說家,就必須措辭激烈”。既然群體情感的簡單和夸張使得群體“既不懂得懷疑也不知道不確定為何物”,那么提供給他們的意見或者信仰,“他們要么照單全收,要么全盤拒絕,不是視之為絕對真理,就是當作絕對謬論”,此時的群體既專橫又無知。
娜扎有錯嗎?沒有啊!那就是戀愛中女孩子的樣子啊,該被懟的不應該是視頻流出方嗎?
這些年來,在網絡世界的屏障下,也滋生了這樣一個群體“鍵盤俠”,他們為了那些毫無邏輯、荒誕可笑的正義,時刻都在準備著。之前大火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和《延禧攻略》兩個說重要但不是主角的兩個人:天后(周海媚飾演)、袁春望(王茂蕾飾演),因為演技過于真實,網友們過于認真,以至于從戲里到戲外,被網友們痛罵,甚至深挖兩人的隱私,放到明面上來炮轟,仿佛人家害的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把兩個“壞人”逼得退出了微博。
蔡康永曾在一篇訪談中說道:在很長的一段時日內,我是那種為了在言語上勝過別人不顧一切的人。但這如今成為我每當想起就忍不住低下頭的一個缺陷。這是一種疾病,這是一種匱乏。
然而這世上終究是,看戲的多,深究的少; 人云亦云的多,獨立思考的少。
生而為人,請善良。一時的口舌之快,很可能成為一把殺人于無形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