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by:羅曼羅蘭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by:法國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by:高爾基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by:紀伯倫
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女兒,因為你是你,你是我永恒的驚喜。by:王瀟
(以下來自昨天的導讀人芳姐的分享記錄)
Gina和葉子都約我母親節的讀書會導讀一本書,一口就答應了。今天是趕早上六點的船,借著剛跑完馬拉松的慣性,一路狂奔準時到達,果然,母親是力量的源泉。
人民日報曾著文評論說:"《發現母親》是一本讓家長、尤其是母親正確實施家教、省掉孩子很多眼淚的新書。"
首先要感謝母親教育的徐耀國老先生,是他在十多年前送給我這本書,給我帶來了特別大的成長和進步。我很高興在母親節當天導讀《發現母親》,對我個人來說很有意義,謝謝大家來一起學習。
《發現母親》的作者是王東華先生,書中提出了很多關于母親教育的名言,比如:"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
先來介紹一下作者,王東華先生出生于1963年,在外祖父家里養到十歲,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家里境況不好,自己也無法入家隨俗,對抗父母。
他在書中寫道:"我考大學最強烈的動因,就是要遠遠地離開這個家!我恨透了我的父母??"直到成年后他讀到了一本書《早期教育和天才》,作者才找到了理解自己的這種不幸,也理解了父母的無辜,他在書上說:"因為我們人類的歷史直到今天,還是一個不知如何去做父母的歷史??而這就是我今天之所以拼出力量來做這件事的緣由!"
以上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緣起,那么在《發現母親》的書中,"發現"的是什么呢?以下節選共讀。
1.我們認為:女性的身體對于未出生的孩子來說比男性更加重要,她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未來孩子一生的命運。未育女性隨意地減肥、流產所造成的母體損失比水土流失帶來的損失還要可怕。
2.我們認為:做母親或做父親是一種特殊而又莊嚴的選擇,只有經過嚴格訓練才有獲得這種選擇的資格。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職業,因為它將造就生命,而其他則是造就器物。
3.我們認為:孩子的"素質"更多地取決于家庭而不是學校。沒有父母親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質的提高。
4.我們認為:??全社會必須尊重母親的勞動,沒有對母親勞動的認可和尊重,就不會有未成年人問題的真正解決。
5.我們認為:母親教育同父親教育并不矛盾,正如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并不矛盾一樣。只有父親母親同心協力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6.在本書中還有很多詳盡的案例,比如通過兩個極端的親情悲劇的事件,作者提出"親生后母現象",這也是作者"拼出力量來做這件事"的緣由,他強烈呼吁親子關系要靠父母的親自陪伴才能得到培養,寄養的養育方式,留守兒童的問題,都可能會造成感情糾葛甚至是悲劇。
7.重視教育并不等于懂得教育,懂得今天的教育,并不等于懂得明天的教育。孩子的成長是轉瞬即逝的事,沒有超前的目光,永遠是被動的父母。
8.面對孩子,母親必須重新做人。教育應從教育母親開始,做母親也要先培訓后上崗。身教重于言教。
暢銷書作家王瀟關于生育也曾寫過這樣幾句話,與這本書所講的非常契合,而她作為一個母親寫出來,感覺又非常貼心,與大家分享。
當你生育,你又成為了自己子女的原生家庭,繼續向下滲透你的習性。希望子女成為的人,你自己先成為,引導成功的概率較大。
育兒在于為子女示范引導出一種活法,家長之間是否能相互借鑒教育方式,要看所引導活法的相似度。
不存在完美的父親或母親,因為父親或母親依然是個人,人身上會有的一切你也都有,包括弱點。為子女收斂住不良的習性,是生育帶給人的一次重建自己的巨大契機。抓住。
其中芳姐也分享了幾個自己的育兒故事。比如孩子說:"世界上最討厭的媽媽有兩種:一種總是教育孩子要笨鳥先飛,還有一種是自己不飛下個蛋讓孩子飛。"生動有趣地揭示了親子教育的真諦:身教重于言教。
最后衷心祝福:每個母親都有好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好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