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主產橙子,會在果園空隙里種一些瓜果蔬菜,不管啥,都靠背回家。
說起背,那就少不了背簍。我們這兒背簍有兩種,一種背蔬菜瓜果,一種背橙子,最右邊這種就是,當然,它也會被用來背石頭,只是比較少。其中,背蔬菜瓜果的,又分各種型號,大中小的。
背簍,只是我們的日常工具,沒有啥七情六欲,或許有,我不懂而已。但因為有了人的參與,它就展示著各種各樣豐富的情感。
1. 柴米油鹽
背簍里背的都是生活必需品。
柴禾。每年春天,都會大量修剪橙子樹,然后有空時就會剔掉小枝葉,把大的樹枝背回家。倒在場院,再抽空剁成小節,等曬干后,背到一個很大的角落,碼的整整齊齊。
做飯、燒水、烤臘肉,一天一天用,再多的柴,到年底,也是所剩無幾。
有時候是專門背柴,有時候是干農活回家吃飯,順便帶一捆。
別看著這樣張牙舞爪,捆的還蠻緊的。從河邊的果園背著一步一步往上爬,汗水不僅濕透了衣背,也侵濕了眼睛。
大青菜,每年我們都是自己種植,然后背回家做酸菜。這個菜,做酸菜,可講究著呢。
雖然后面曬干洗了會搓,但是背回家時必須保證完好無損,不可以像小時候父母背紅薯藤藤喂豬那樣捆的很緊。所以一棵一棵整齊的碼在背筐里,不能用力按壓。
如果捆緊,也不會這么高,但是會被擠破葉子。
所以背青菜,不是能背多重背多重,而是保護好青菜必須是第一位。
在我們這兒,看到好多好多青辣椒被摘回家,一定是秋天。秋辣椒,等它老了,摘回來做泡辣椒的。
夏天的辣椒,會等它紅,然后做剁辣椒醬。
南瓜葉尖,每年要吃很多次。
剔皮,洗凈,可以掰節清炒,也可以切沫打湯。
其實,有時候吃一些菜,并不一定是因為它好吃。在農村,是盡量吃地里種的菜、自家做的干菜、泡菜、酸菜、咸菜,種的菜沒有了,才會買一點兒菜吃。
果園空隙里種了好多油麥菜,密密麻麻。在冬日的陽光里,靜靜拔著菜,暖洋洋的,希望時光在那一刻停留。
意外收獲。頭年種了好多白菜,收種子時自然撒籽了,第二年又自己生出好多白菜。來鋤草,就拔了背回家,又可以吃好幾頓了。
拔了一背簍加一大方便袋白菜,背回家人吃,還有喂雞。旁邊一小袋,是萵筍秧子,帶土拔的,帶回家媽媽要栽在花壇里的。
土豆,是飯桌上比較受歡迎的菜,特別是娃,我也喜歡吃。差不多每年都會自己種點兒土豆,大塊頭背大背簍,我背小背簍,挖滿背回家。
2. 艱辛
背簍里,裝的是農作物,背的是生活的艱辛。
大夏天,我們5個人,在地里摘花生,爸爸一個人拔,我們4個人摘。好大的太陽,但我們還是有說有笑。
其實,我不怕熱。但是,我怕背,特別是背著走上坡。快中午了,汗水濕透衣服千百遍,終于摘完了,我們背著穿過別人的花生地,還有草地,最后沿著果園中的小道一路直上。
一背簍花生沒有橙子重,但是因為穿的單薄,夏天背東西少,會覺得花生在背后一直在往下墜。
果園空隙里種了好多白菜,如果只是人吃,就沒必要種那么多,但是還有雞吃。爸爸喂了雞,雞們過慣了有高粱還有瓜果蔬菜的生活,再說,給雞吃一些白菜,也可以節約一些高粱。
我一個人去地里砍白菜,一個勁的砍,等到回過神來,我猜想我砍過剩了。于是,趕緊放下菜刀,去把那些白菜抱到一起,結果是背簍里滿了,口袋里也滿了,連頭都綁不上了。
事實是,我的能力,只能背一背簍加半口袋,既然砍了,不可能扔地里不要,家里那么多雞等著吃了。因為遠,要走路,還要用車,我也不想往返第二趟。
好吧,好不容易把口袋架到背簍上,背著一步一步往上爬。
超過自己的承受極限,我可以背,只是走的很慢,歇的次數多,大冬天,汗流浹背。有那么一小會兒,我感覺我眼圈里有什么在打轉。
但是,我告訴我自己,我選擇了種地,我一定會堅持走下去。我可能只是比同齡人稍微苦些,但是比爸爸小時候好多了。
橙子,全部是這樣一簍一簍背回家的,100多斤,壓在肩上。你看到這一張圖片,而真正背起來不是這一趟就完事,時常是來來回回無數趟。
當然,還有一種工作 —— 背橙客,那就更辛苦了。女的純摘,男的純背,一天從早背到黑,這是一種臨時工,工價不算低,但是人真的,那種苦真的無法用語言表達。
就是背著100多斤一筐的橙子一步一步走到指定地點,再背著空背簍去地里,這樣反反復復一趟一趟又一趟,無數趟,直到所有的橙子背完。包工呀,沒有歇息,頂多口渴吃個橙子喝點水。
大冬天,大汗淋漓真是家常便飯。放工早的,下午四五點,有的晚上還在上車。一天給人摘完背完,第二天又轉戰下一家。
3. 豐收
當然,用背簍最多的時候,還是屬于豐收時節。這個豐收,主要是橙子,因為我們就是靠種橙賣橙生活的。
摘滿一背簍橙子,彎腰下來背時,突然發現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這一背筐,差不多是大塊頭背的最多的一筐,他怕摘的不夠發貨,又不想為一點兒再跑一趟,就碼了一圈又一圈,結果就聳起來了,比平時多二三十斤。
花生,為什么會歸屬在豐收之類,而不是柴米油鹽。因為地里除了橙子還是橙子,種花生的很少很少了,所以我會認為這是額外勞動的收入。
滿滿一背簍,摘了背回家。
藠頭,你可能沒見過。確實,它是地方特色,現在種的少了,跟土地寬裕和生長時間長有關吧。
它確實像蔥,但不是,比蔥脆。
果園空隙里種了好多菜菜,密密麻麻,每次來,都把密的那一棵拔了,越來越稀,就越長越大,因為留下的有足夠的空間生長。
太多太多的南瓜,它比西瓜、黃瓜、香瓜時間都要長。我們人吃的少,大多喂雞的。我爸喂了好多雞,所以各種作物都會種很多。
媽媽在果園邊緣種了好多豌豆,一不小心,就摘了這么大一背簍。背回家,我和媽媽把它們分三份,嫩的挑出來,不嫩不老的剝米,老的留作種子。
種子曬干,到時候選大的保存,來年種,其余的可以煲湯。
西瓜、黃瓜,黃瓜大多喂雞了。西瓜多,一下吃不完,有的時間放久了,沙了不好吃,也是喂雞了。
這些嫩的,就摘回來,人和雞各自嘗鮮吧。
背簍里裝的百花桃、葫蘆和黃瓜。百花桃,是我們這兒的一個老式桃品種,夏天成熟,又脆又甜,好多都沒有了。
家里只有我和媽媽了,天不亮,我們就起床去了不同的果園,干了幾個小時農活,媽媽背回了一簍老黃瓜,我背回了一簍西瓜、香瓜、梨子。
4. 歡樂
有說有笑,就是歡樂。我和大塊頭一起種橙摘橙背橙,我們的歡樂是時時有。
而有一種歡樂,叫偶爾的歡樂。
那天比較閑,我約了娃和侄兒去摘橙。倆一起的場景至今令我記憶猶新。倆,第一次當主角,娃第一次背橙子,侄兒摘橙子總是感覺在拔河。
妹妹在外地上班,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我們去摘柚子。
一大一小倆背簍,一邊摘一邊說笑。她小時候愛爬樹,這次她就直接上樹了。好吧,我可以站在樹下接柚子放背簍里。
妹妹說我天天背橙子太辛苦了,要背大背簍,我說她沒背過,第一次會腰酸背痛,讓她背小背簍,最終,她背了大的。
我們又一起摘椪柑,又是她爬樹,這次帶了一個更大的背簍,是不是看著倆確實懸殊很大。
這是我擺拍的一張圖片。果園地面,長了好多矮矮的雜草,綠油油,第一腳踏上去,真不忍,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不覺得了。雖然還是會不忍,但不會那么強烈。
大背筐快裝滿了,我就摘了放小背簍里。摘滿,來拍照,平平一背簍,拍不出那種感覺。于是,我讓大塊頭別摘了,我再摘一些把它們碼起來,直到碼不了為止,拍了這張圖片后,又把碼起來的橙子拿了放大塊頭背筐里。
這么高,還背得了嗎?這就是答案。只是一張圖片,如果拍完不拿走一些,一定背不了,會掉下來的。
5. 甜蜜
在有唯一一棵柚子樹的果園里摘了仨柚子,倆賣,一個自家吃。再背著到另一塊果園摘橙子,摘滿背回家。
它們會不會有彼此的味道?
雜柑,很好吃的一個品種,不多,好多沒有這個品種。那年快遞春節后上班晚,特意到果園摘幾個拍照,為銷售雜柑做準備。
唯一的一棵棗樹,經常是背著背簍,摘了手上揚放到背簍里。
都是棗的圖片,時間卻相差好幾年。
小時候,西瓜、香瓜太好吃了。長大后,可能因為能吃的東西太多,也可能地里種的太多了,竟然不稀罕了。但是還是覺得吃起來,生活就很甜蜜。
有時候,背在肩上,感覺比吃了還甜。
我們干農活,回家吃中午飯,順便背西瓜回家,大塊頭的衣服,在干農活時就已經濕透了。
紅薯,小時候地里種好多好多,父母背回來,總是可以堆成山,然后每天洗一些,媽媽煮熟喂豬。那時,誰會對它感興趣呢。
現在,地里種一點兒,也才一簍兩簍的,春節時,在火籠屋烤臘肉,邊烤火邊吃烤紅薯,太香太甜太美好了。
榨菜,大多不種,都是買了做榨菜果。我們種一點,剔葉,背回家,很享受這個過程。 特別每次來地里,一天天變大,真是興奮極了。我們還會打賭,一人選一個,比比成熟了,誰的大。
胡豆,和榨菜差不多,也是大多不種,有的種了也要等它成熟,收籽。而我們,大多是把這種嫩的摘回家,剝米,面面的超好吃,可以不用飯,光吃它。
6. 浪漫
那天,果園空隙里的白菜全部盛開了。大塊頭說不打算留菜籽,媽媽知道應該不高興了,她每次都喜歡留了收菜籽。如果留,還要多長一段時間,有的會撲在橙子樹上,影響橙子樹生長。
過幾天,再來鋤了掩埋在橙子樹周圍,我就想采菜花,采了好大一束,我請他幫忙背著。我愛拍照嘛,不喜歡拍人臉,所以在后跟著,就拍下了它,很得意的一張圖片。
我能說這張圖片很寶貴嗎?
那年那天,中午干完農活回家路過,發現了好大一片紅花。
等娃放學,我就約了他一起采花。我們采了好多,還背著一背簍花兒拍了背影,他邊采邊唱采花的小男孩,我真應該拍張背著鮮花的男孩的臉龐。
珍貴,是后面特意去,都沒有遇到過,有時感覺還是開了花的。或許是因為我忙于農活,誤了花期。
即使沒遇到過,后面我還會在6月去瞧瞧,希望能夠再次遇見。
我不記得這張圖片了,這么點白菜,我確定不是特意去采花的,那么,背這么大背簍干嘛呢,家里小背簍多的是。
但是真真切切的看到,我是背了好多野花兒回來,下面應該有幾棵白菜吧。
當然,這些背簍里的生活,只是被我人為的給它們貼了標簽,分到柴米油鹽、艱辛、豐收、歡樂、甜蜜、浪漫里某一類。實際上,大多是互相并存的。
比如,艱辛里也必定會有甜蜜,浪漫里也必定會有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