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徜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中,領略過古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當我們跋涉在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里,體會過文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當我們從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山野川澤追尋答案,感受過古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探索精神……驀然發現,這一切無不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有一種特殊的基因,在支撐著這個民族一次又一次從災難中奮起,這種基因就是偉大的中國精神!
百年回眸,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傳,振奮著民族復興的夢想車輪奮勇前行。愛國,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更是中華民族凝聚一體的精神動力。歸宗炎黃、溯源華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救國救民、愛國愛鄉,戀土歸根、報效桑梓等,構成了愛國主義的傳統要義。回首往昔,早在先秦時期的《戰國策》就提出“愛國”一詞,東漢荀悅的《漢紀》中已有“愛國如家”的說法,這種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構成了愛國主義的不竭源泉。屈原、岳飛、辛棄疾、文天祥是如此,鄭成功、林則徐、鄧世昌也是如此,他們都是聳立在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座座豐碑。著眼當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就承擔起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任務。推翻三座大山,結束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國家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為振興中華打下堅實基礎,充分體現了愛國主義的深厚情懷。展望未來,愛國精神更是激勵國人一次次攻堅克難的不竭動力。正如鐘南山院士一般,雖已年過八旬,但仍秉持著強烈的愛國之心,在疫情面前保持著義無返顧、勇往直前的赤子之心。可以說,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但愛國精神的本質卻永不褪色,愛國精神總會給人們以智慧和力量,戰勝千難萬險。
40年探索,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蕩神州,鼓舞著我們在逐夢的道路上開拓奮進。如果說,愛國精神,是激勵人們戰勝挫折的不二法寶;那么,改革創新精神,就是推動我國新時期解放思想、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活力的強大動力,也是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推動歷史進程的主旋律。回首改革開放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第一次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第一個個體工商戶、第一次實行廠長負責制的工廠、第一個股份制企業、第一個上市公司、第一個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一個又一個“第一”,正意味著一次次奮勇突破、一次次開拓進取。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深圳特區被譽為共和國改革的“長子”,最獨具魅力的品格就是改革創新。穿越40多年的風雨歷程,改革開放在深圳奏響了華彩樂章:深圳GDP年均增長25.8%,從一個3萬人口的邊陲小鎮快速崛起為一座承載人口超過1400萬、產業發達、交通便利、功能完備、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大都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活力綻放和光明前景的生動寫照。毫無疑問,改革創新精神折射出時代進步的潮流,是時代發展的“晴雨表”。
積力所舉無不勝,眾志所為無不成。有了夢想,就有了前行的方向;有了精神,就插上了使夢想變成現實的飛翔的翅膀。中國精神在逐夢的征程中交融激蕩,中國夢瑰麗的藍圖在中國精神的激勵下,必將描繪得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