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的寫作和思考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發現,可謂收獲不小。
發現之一:世界太大,而我太小。
以前的我自以為自己和孩子走過了一段用心成長的過程,在親子教育方面有一定經驗和閱歷,也有一定眼界,于是無形中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優越感。但看了其他伙伴的文章,我深刻感受到與眾不同的高手太多了。過去的我猶如井底之蛙。在這些作品的大海里,我只是一只再平淡不過的小蝦米。于是我被嚇暈了。
發現之二:我看到了自己的平淡,而我害怕平淡。
以前的我感覺自己是個十足的情感動物,淚點很低。在過往的寫作過程中似乎總在駕駛著情感的小船穿云破霧、劈波斬浪,自以為情感這玩藝是浸泡我內心世界的血脈。但這幾天我感覺情感的大門突然被關閉了,內心原來無數個高亢的情感噴泉突然停止,豐富多彩的水花變成了軟弱無力的細流,平靜的在大腦思維的回路中緩緩的流淌。生活在我的眼中全都變成了平淡無奇的常事,無法再掀起情感的波濤。我詫異:是我見多識廣、波瀾不驚了?還是因為自卑害怕而關閉了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變的如此平淡?而這份平淡令我感到空洞和害怕。
我百般焦慮之際開始扣問自己:我為什么感覺平淡?又為什么會害怕平淡?
在反復感受自己之后,我看到了隱藏在平淡下面的兩個原因:
原因之一,因為平淡給我帶來兩種感覺:一種是感覺滿肚子的話想說,可不知道該從哪說起;一種是很想說話,可對此沒有什么體驗和感悟,感覺無話可說。這兩種感受會給我帶來不成功感。而不成功感會激發我內在的自卑,因此我要逃避平淡。
原因之二,過往的我也會常常掉入平淡中,只是我從來沒正眼看過平淡,每每感覺到平淡之時,我就會給自己加碼,尋找新的目標和事情。我不能讓自己停下來,停頓,那是對生命的浪費。一個幾十年來連做夢都想成功的我,怎么允許自己在生命一天天逝去的時候停頓下來?時間就是生命,效益就是金錢。還沒有享受到金錢帶來幸福感的我,得珍惜時間和生命。因此我害怕平淡,更不要說去心平氣和的審視平淡。
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故事不平淡,我想辦法讓內在的情感波瀾起來,于是明顯的,文章很多時候在為了抒情而造物,而非在“以物造情”,刻意的成分太多,有過于造作之嫌。
我又追問:為什么總自卑?
除了自己童年期的成長經歷,我發現了另一個原因:我在走極端。過往的我活在自己的天地時,覺得自己是老大。為了迎合”老大“的身份,總在想辦法讓自己的東西鶴立雞群、不同凡響。而當走出自己的天地,看到外面豐富的世界后,又立即退回到密閉的房屋,不敢再出池半步。因為外面高手太多,我這只渺小的螞蟻出去會被那些高大的動物一腳踩死。于是我躲在極度自卑的角落里不斷的用比較來暗示自己的不行。
這讓我想起了兒子剛去哈佛第一學期所經歷的艱難歷程。第一次期中考試,他從淘醉的世界掉進了冰冷的現實:在高手如云的哈佛校園,他從原來眾人矚目的雞頭一下子變成了在后面搖擺的鳳尾。雖然別人的眼中依然是光環耀眼,但在他的心中卻是地獄世界。他太平淡了,平淡的有可能會被淘汰。
那一刻,兒子的內心是怎樣的恐懼?時過三年我終于感受到了。他是怎樣堅強的面對了平淡,而最終又頑強的走出了平淡?他當時的內心掙扎和痛苦我無法確切知曉。但我知道,那是他成長中的一塊刻骨銘心的記錄。有人說,痛苦的時候就是成長的契機。然而要看到和接受這個成長的機會,,要等到他從痛苦中走出的那一天。
當時的我沒有給到他很好的理解,但現在的我明白了他當時的內心感受。要面對自己的平淡和不如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發現之三:平淡是因為迷茫,缺乏具體目標。
我發現,平淡有時是因為迷茫,盡管感覺有滿肚子的洶涌澎湃,卻像一群被關在密閉容器里的狼,東撞西突卻找不到出口,雖然我有雄厚的生活閱歷和對人性成長的感悟,也有著人生宏大的理想,但每天的我卻沒有具體的方向和目標。因此常常會陷入迷茫而屏蔽焦慮。
發現之四:過往的我在用什么樣的方式逃避平淡?
以前的我常常下意識的采取逃避的態度:既然搞不惦,既然不滿意,那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先離開為難自己的事情,躲開那段不好走的路。于是十幾年來我便沉溺于永不滿足、不斷學習、不斷制定新目標、又不斷產生新的不滿意而中止擬定目標、重新尋求新的學習、循環往復、永無止境的“學習、成長“之中。不接受自己的平淡就像一個巨大的漩渦,把我所有的激情和愿望全都吸進了渦流,在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之后又從另一個出口被拋出來。于是現實中的我往往缺乏定力,一直生活在旋轉漂移之中。雖然念念不忘寫作之宏偉目標,但卻因為心神不定而總是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