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到白鹿原去采櫻桃,那一片的櫻桃樹上結著珠圓玉潤晶瑩剔透的如紅瑪瑙般的櫻桃,我們可以一邊摘一邊吃。那最新鮮最清甜的櫻桃,讓唇邊如今還縈繞著絲絲余香。
櫻桃園主人是位六十來歲的爺爺級人物了,經營這山腰處的一畝櫻桃園和不遠處的一座農家樂。膝下有一雙兒女,兒子已然成婚,也有了子女;女兒不滿二十,卻也能干乖巧。
我們一邊采摘,一邊和他嘮嗑:兒子女兒都出息了,你現在可以舒舒服服享受天倫之樂啦。
他搖搖頭:不行不行,兒子不會料理櫻桃樹,這一畝地的櫻桃全得我來管。料理櫻桃可麻煩著呢,松土施肥,澆水除蟲,樣樣都要操心呀。
媽媽說:不過你的兒子也能干著呢,剛剛還看見農家樂里,他在抓雞呢。
他哈哈大笑:那是因為我現在不在農家樂,不然也是我抓雞呀。他繼續笑道:管櫻桃園,管農家樂,幫忙帶娃,我就是家里的長工呀。不過人這一代代的,不就是這樣嘛。
長工,而且是光掙錢不怎么花錢的長工,或許就是許多父母或者祖父母對自己的定義。他們樂此不疲地擔任著這個角色,無私地為自己的兒孫傾盡自己所有。
記得去年回國,有一次在車站等車,遇見了一位衣著有些破舊的老奶奶。她手里拿著路邊小攤買的一塊錢一個的菜包子,手上提著一個布袋子,佝僂著背。腳上登著一雙半新的但明顯是年輕人款式的名牌運動鞋,估計是自己的孩子淘汰的鞋子吧。
老奶奶問我:姑娘,你知道這附近有肯德基嗎?我孫子想吃那個,我現在要去給他買。
我想了想位置,最近的肯德基也要走一站多路。我告訴了老奶奶位置,也表示這個肯德基的確不近。老奶奶聽后卻十分興奮,連聲說謝謝,立刻就朝那個方向走去了。
我看著老奶奶皺皺的臉上蕩開的笑容,以及她轉身走向肯德基的背影,卻有些心酸。
前不久,看的一期《奇葩說》,里面馬薇薇講了一個故事特別揪心。她說自己的父母來北京來看她,卻不愿住進她和朋友合租的房子。她父母覺得,自己的女兒最愛清凈,如果自己住進去了,那以后她舍友的父母來看子女也住進去,自己的女兒得多煩呀。
所以她的父母,寧愿住外面的小旅館,也不愿去給女兒增添麻煩。寧愿把想見女兒的想法藏在心底,也不表露出來。
那期辯論講得馬薇薇淚流滿面,幾度哽咽到說不話來,與平時那個炮語連珠氣場全開的馬薇薇簡直是天壤之別。在場的導師嘉賓觀眾,都是不停地抹眼淚,想必是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了吧。
然而,愛搞事情的何老師卻在這期感人的節目即將結束時說:我知道大家都很感動,但是我也相信你們的感動持續不了一周,一周后你們又會恢復原樣。全場爆笑,但是仔細想想,好像又的確如此。
生活中,太多的我們,把時間留給了工作,把理解留給了朋友,把好脾氣留給了客戶,把我愛你留給了男票女票。這樣想想,我們給自己父母祖父母,還有那些默默為我們付出的至親,留下了些什么?在這個“我愛你”變得如此容易說出口的時代,又有多少人,連這三個字都吝于對親人說出口?
其實他們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能有我們經常的陪伴,能有我們偶爾的問候,能有我們愛意的表達。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我們所能,多陪陪他們,告訴他們我們有多么愛他們;就是盡量可以,不給自己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520,這是個愛要大聲說出來的日子。在這個日子,米米相信,你一定狠狠地對你的另一半,你喜歡的人,說過了“我愛你”。但米米覺得,在這個日子,也一定要對著默默愛你的至親,大聲說一聲: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