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能給你帶來什么
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康德
前兩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寫的是現在年輕人的通病。比較醒目的五點印象特別深:
做事拖拉無計劃
不動腦思考,不問問題
浮躁
瘦弱不愛運動
熬夜消極
不可否認幾乎全中,沒毛病。
做事拖拉無計劃,很多人都會這樣。感覺每天的事情特別多,而且沒有頭緒。等開始動手干的時候,發現無從下手,繼而心情急躁。一想到有很多事情等著自己,就干脆拖拖拉拉,能拖多久拖多久,總之,就是不想動手做,非得等到事情逼到份上,十萬火急的時候才想起來還有這件事情需要做。到那時,不就是匆忙應付就是結果不理想。
回想起來,如果我們做好了計劃不就不會這么毫無明目的,清楚明了的去完成想完成的事情了嗎?
而且,因為有了智能手機電腦,做任何事情全部交給google,百度。根本不去用大腦思考事情的本身和解決方法。因為搜索引擎就告訴你答案了,何必去費腦細胞。
不動大腦,早晚有一天大腦也會生銹。
說起浮躁,現在的年輕人經歷的事情很少,做事也容易沖動,對未來也是沒有方向感,整天做的最多的就是發呆胡思亂想,不對自己做規劃。所以做事盲目浮躁。
如果我們把事情都一一的擺在面前,根據四象限法則,分清楚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的事情,這樣做起事情來是不是更得心應手些呢。
不愛運動,是現在年輕人的最大健康隱患。長時間不運動都會有亞健康,缺乏運動也會引起身體上的問題,所以,何不以運動來換取健康和美麗呢?
這才是健康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后一點,就是熬夜和消極。因為熬夜帶不僅帶給你身體上的損害,最現實的是你逃避了現實生活,進而讓你產生消極不作為的思想,長期以往,身心俱損。
知乎上看到趙天一分享的一段話:
我們的大多數人的狀態是這樣的:
「每當我站在十字路口時,我都知道最正確的選擇是什么,但是我從來不去做。因為那太難了。」
所以我們的不自由,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做不到我們該做的事情。
而自律的人,在這方面會做的比不自律的人好一些。
但是這時候,又存在了一個新的矛盾,自律的尺度決定了人心上的桎梏。
如果在方方面面都極其自律,反而又將自己困在了自律的困局中,然后我們又不自由了。
所以說,自律也要有個尺度,如果此刻拔劍四顧,我們被困于精神的荒漠,那么我們的生命里一定要有一塊充滿了自由的綠洲。
而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在沙漠中跋涉時的自律,就是為了在綠洲中歡愉的自由。
說了這么多,歸根到底就是:我們需要一個有計劃的人生,也是一個自律的人生。
很喜歡KEEP里面的一句話:
自律給我自由
喬布斯曾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來。”越自律的人,生活中越有底氣。
在紛擾的世間中,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定力和遠見,懂得約束自己,生活的方向就不容易失控,也不會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