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應該去趟西藏。
也許是潛意識的作用,在未確定行程之前,身邊便出現了很多與西藏有關的人事物。
最初是蓮羊的扎基拉姆。蓮羊在拉薩市附近的扎基寺遇到扎基拉姆。扎基寺的“財神爺”在藏語里被稱作“扎基拉姆”。據說,這是拉薩城的護法神“吉祥天母”的世間化身,本在漢地,后隨一位赴漢地的色拉寺大師來到拉薩(也有說是隨文成公主進藏的),后被供奉在扎基寺。扎基寺的財神菩薩是西藏最靈驗的,但凡求財的人都來這里供奉“扎基拉姆”。因此,扎基寺便被認作是西藏唯一的財神廟。有關扎基寺的文字資料基本沒有。當地藏族同胞所稱:實際上這個寺廟最開始不是因求財香火才旺的。據說最初這個寺廟是專門為外來人求平安而設,但外來人中大多又是生意人,在扎基寺敬神后特別靈念。于是,這里逐漸成為了大家所稱的財神廟。寺廟偏殿中供奉的扎基女神非常靈驗且來自內地,因此與西藏其他寺廟不同,該寺有很多來自內地或漢族信徒膜拜,該寺的占卜術在西藏也是很出名的。
網絡的圖片顯示扎基拉姆的造像并不像人們想象當中那么美麗,而是面目烏黑、怒目圓睜、張著血盆大口,舌頭伸的長長的,手爪還像雞爪子一樣。在蓮羊的筆下,用巖彩的繪畫手法恢復了扎基拉姆人身時的美貌與善良可愛。
我本來就是皈依佛法之人,發心要去供養這位從漢地而來的扎基拉姆,一睹真身。我也要畫出我自己的扎基拉姆,蓮羊是我與扎基拉姆結緣的牽線人。
其次是電影《岡仁波齊》。很好的一部電影,卻仍然在網絡上被罵“消費了西藏人民的信仰”。消費的意思大約是因為拍成電影賣了票房。那么我不去電影院付費觀看而是等網絡免費播放,便不算“消費信仰”了吧?
《岡仁波齊》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不是紀錄片,所以在拍攝時很多鏡頭都是擺拍,為此演員們遭到有些朝圣者的唾罵,說他們作假虛偽,有一次竟罵到演員不敢拍戲的地步。旁邊一位朝圣的僧人看不下去,便對演員們說道:做你們覺得對的事情,哪怕有人唾棄。
深以為然。
西藏一直是個神秘而有爭議的地方,有人說那高原能凈化靈魂,有人說未開發之地有商業價值,有人去了趟西藏便蓄起長發看破紅塵想要與這混沌的世界死磕到底,也有人忍受著缺氧強紫外線虔誠朝圣之后回到紅塵忙忙碌碌勞作辛苦入世修行。
這世界本就是唯心的,你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見仁見智,萬物萬法。
上海往拉薩的專列上,有幸遇到一對年紀相仿的夫妻,又恰是河南老鄉,進藏之路倒也歡聲笑語。小夫妻談笑舉止大方熱情又得體,本以為是經商之人,但穿著打扮及氣質不似。半天接觸下來,原來丈夫是休假中的刑警。這一路便成了故事會,從新疆抓逃犯到綠城突擊皇家一號,政商農學人情世故,有人得財升官,有人妻離子散,有人胸懷大志,有人只惦念家中那一碗小菜薄粥。
朝圣的路上,先將這人間煙火歷練一遍,當下便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