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在大巴上聽一個中年婦女跟鄰座的人聊天慷慨激昂,人一旦年紀大了,腦子就跟著不清白了,就像她的父親,七十歲的人了還一意孤行要上山砍菜,如今摔出股骨頸骨折,一大家子傾家蕩產都可能沒法讓他站起來了,以后吃喝拉撒都需要專人照顧,一家人的生活都永無天日了。真是個禍害,我們兄妹四個都會被他害死。
接著她分別列舉了老人四個子女的難處,三個女婿都常年在外務工,兒子向來體弱多病,老人這一病身邊連個出力的男人都沒有。
而且她們兄妹幾個日子都過的十分緊湊,兩個妹妹都在二胎政策開放后生了小孩,年紀大了,一天到晚照顧小孩就頭昏腦脹了,哪來時間精力去照料醫院的老父。
說到自己,更是聲淚俱下,大兒子新婚在即,為了娶個兒媳婦,已經是家徒四壁了,還有個上高中的小兒子,想想以后還要準備二兒子的婚禮,壓力大到晚上都睡不著,40多的人看起來就像60歲了。
一個個自己的日子都過的不利索,父母還不知道體諒,要出來搗亂,這簡直是給子女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啊,自己老了還要來害子女,真鬧心。
車上很安靜,沒有人去評論到底父母想自力更生對不對,人活到三四十歲了依然是茍延殘喘又有多落魄,生活從來都不易,只是有哪個父母會制造麻煩,安心看孩子的生活艱難險阻、雞飛狗跳?
二
曾經在腦外科上班,見過很多腦出血的老人。這個病一病是毫無征兆,突然就人事不省,大小便失禁,很多家屬遇到這種情況瞬間都無法接受,不敢相信現實,會想盡一切努力挽救眼前的生命。
可是這個病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必須熬過初期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擦身子、大小便都在床上解決,事無巨細都要子女們親力親為。
見過孝順的,一家人和和睦睦,子女們輪流照顧,細心周到,毫無怨言。但更多的是戴著無數層口罩,手套,連擦洗身子都是一臉嫌棄的子女,她們毫不掩飾自己的厭惡,似乎這樣是在體現自己的高貴,好像眼前躺著的是一個素不相識的流浪漢。
這樣的子女一邊礙于他人的評判,不得不繼續呆醫院,另一邊經常是幾個子女因為住院費,因為照顧分配不均吵成一團,往往兩三天就安慰自己,已盡人事,天命如此沒必要讓老人再受折磨草草出院。
是的,我見到過太多明明有希望,子女卻隨意放棄治療的,因為他們不能耐心的去照顧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已盡是自己美好生活的阻礙,多么讓人寒心。
相反,我也見過不少三四十歲腦出血的,白發蒼蒼的老夫婦整夜整夜的守候在孩子身邊,就算床上的孩子也是毫無知覺的植物人,仍然不放棄一線希望。
為什么孩子對父母的愛會是如此的脆弱?
三
曾經知乎有人提問,“養兒是為了防老嗎?”
看到一個很感動人的答案說:“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參與意味著付出與欣賞,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一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他(她)同行一段美好……一切足以!”
養兒歷盡千辛萬苦,巴不得給他全世界,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真有那么美好值得付出那么多嗎?
空巢老人一直是討論的熱點,網上也出過空巢老人求長期租客,自己走后所有房產贈送的案子,老人真的不需要兒女嗎?
不論年輕時你有多成功,多強悍,總有走不動的一天,總有身體不適的時候,總有心情惆悵想要傾訴的瞬間,而面對的只有冰冷的房子,只能聽聽自己的腳步聲,這樣的日子是多么的悲涼。
所以我覺得養兒防老就是生兒育女的目的之一,不然何必受那么多苦去拉扯另一個生命,自己瀟瀟灑灑,沒有任何羈絆去走、去工作、去學習,多舒坦。
養兒防老其實沒那么俗氣,是一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如果向孩子傳達這種觀念,不是鼓勵孩子成為一個六親不認,薄情寡義之人嗎?這樣的人又怎么走入社會,在這個世界立足。
四
我也和周先生開玩笑討論過這個問題,如果等我們老了,哪也去不了了,孩子不管我們怎么辦?
“那我會拍他兩巴掌?!?/p>
“可是那時候你已經打不過人家了!”
“那我們現在好好存錢,以后住養老院去?!?/p>
“可是,錢請到的只是工人啊,我受不了自己睜大眼睛卻看不到、等不到自己的孩子。”
是的,我可以好好保重身體,存一筆足夠自己生存的錢,但是我們不能沒有孩子的消息,沒有孩子的陪伴,沒有孩子的關心。
所以從現在開始,趁寶寶還小,要讓他學習中國傳統的優良文化,做一個懂禮法、知孝悌的人?;蛟S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孝順父母,親臨善友,讓他生活在一個和諧、溫馨的世界里,才有學習的榜樣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