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這個話題本應放在最初,現在補上也不算晚。寫了一半的有關“社會心理學”的幾個知識點介紹,發現不翻書還真是寫不下去了,就打開這篇文章來談一談淺薄這個問題。
什么叫淺薄?簡單來說就是又淺又薄嘛,而這多是在形容學識、見地層面的,比方說,我這樣解釋淺薄的概念,怕也是顯露了淺薄無知。
淺薄本身不算什么,但是要看個人對于淺薄是如何的評價,在比較和實際運用中還是可以看出很大的端倪的。
比如說一個自視甚高的家伙,很是自負,怕是絕對不會說自己淺薄的。自己這么一說不就是戳到了虛榮心嘛,同時,他也無法接受別人認為他淺薄——于是乎,做法無非是:努力表現出高于一般、滿腦子都是如何反駁別人的觀點之流,在這一個過程中,貌似就可以給人:“哇塞,這個人好屌好厲害懂得好多哦”這種印象。
就我個人感覺,承認自己的淺薄并不是一件難事,相反會讓我很輕松——我就是low啊,你看我的名字就叫“微low”啊,不是很low就還可以接受了啦——嘛,這也是一種自卑的表現吧。
但是一個人怎么可能不淺薄呢?淺薄是一個相對概念,總會有比你“深厚”的那個人、那個意向存在的。就算你在某一領域做到了天下無敵,但是你總有別的方面會比別人差吧?
比方說上一段話,我竟然在用相對論這種詭辯的邏輯避開了問題的重點,我果然是淺薄的。
一個人的永恒淺薄性在于:我們會不停的追求著意義,此時此刻的我永遠要以超越過去的我為目標、而未來的我永遠在目標的設定中。
俗話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無論怎樣引申都還有一定的道理。
此刻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我無欲無求,每時每刻都欣賞體驗著生命的美感,是否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呢?或者說我摒棄了比較的概念,那還有什么淺薄可言呢?
嘛,從客觀的角度而言,雖然人只能活在當下,但是從時間中累積的體驗卻是不可被忽略的價值——當然從另一個反向講,對于心靈與體驗來講,被度量的時間其實并沒有什么價值。
我們活在意義的世界里。
所以,其實淺薄也沒什么的好奇怪的。
但是呢……有些時候,一個人的淺薄往往會令人難以忍受。嘛,每個人總是會經歷一些令人不快的經歷吧。
在這一方面我總會努力的謹言慎行,總之不想因為個人的淺薄誤導了別人;但是同時,這個時代是要求個人發聲的,否則便會被淹沒。所以在這兩者之間,我試圖找到一種合適的過程來適當的暴露自己的淺薄,縱然有些難受,但卻提醒我自己真實的活著。
反過來講,也正是因為不得不袒露自我又害怕著自己的無知成為別人的困擾,我們才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不斷成長啊。
沒什么不敢承認的,我一如既往的淺薄,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了一篇無謂的文字。
而你們呢?是否在日常中被嘲笑了羞紅了臉,然后默默的更愛這個世界、同時讓這個世界更愛你呢?
不許回答,問題的答案自己知道就好了——其實也只有自己能知道啊。
祝福每個淺薄的人,在每日每夜、每時每刻,都欣賞著自己的不完美、而后笑著看向前方不遠處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