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給孩子買了一整套安徒生童話,告訴她,那是媽媽小時候最喜歡的作家,但我從來沒有機會擁有過他的一整套書。所以買一套送給你,一半是在圓媽媽自己的童年夢。也希望你和我一樣喜歡他寫的童話。
孩子果真很喜歡。她是那種捧起一本書,就會自動與周遭的聲音隔絕的人,怎么喊她,都會充耳不聞。母親說她在這點上和我兒時如同復刻。
《豌豆公主》是安徒生童話里特別短的一篇。說的是一個王子想要找一個真正的公主結婚,卻總是找不到。一個雨夜,一個被雨淋濕的女孩自稱是公主來投宿,王后在十八床天鵝絨褥子下放了一粒豌豆來考驗女孩。第二天早晨,女孩說睡得很不舒服,覺得床下有東西硌得難受,大家知道這就是真正的公主了,于是王子的婚姻大事終于有了著落。
這篇《豌豆公主》,女兒看完后就遞給我讓我也讀。雖然這個故事我早讀過,但是我實在也從沒弄懂過這個故事到底是想表達什么。大概是從小被刻板的教育方式固化了思維,第一個感覺總覺得這是個很沒崇高意義的故事,似乎在宣揚一種驕奢淫逸的生活方式。然而奇怪的是,這絕對是個讓人過目不忘的故事。一個故事能講得讓人過目不忘,那就絕對是個好故事了。
果然,某天晚飯時候,女兒一面吃著飯,一面就突然問我:“媽媽,為什么豌豆公主能夠感受到那么多層天鵝絨墊子下面的一粒小豌豆呢?”
我說:“因為她是公主呀!”
“那做公主不是很難受嗎?經常會睡不著覺?”
“不會呀!因為她是公主,正常情況下,她生活的每個細節都會有很多人把關,任何會讓她難受的東西都會被規避的。”
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然后繼續吃飯。
而我忐忑著,覺得這個問題,我實在并沒有給出她一個很好的答案。
一個故事看完,自然并非非要概括中心思想,然后若是看了讓人困惑,始終是值得深思的。好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哲學。這篇短小的《豌豆公主》,其實我從來沒真正想明白過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直到這個晚飯時間,我突然捕捉到了一些思想火花,于是給了孩子一個關鍵詞:專業,借助這個詞來重新解讀這個故事。
為了和孩子解釋好“專業”這個詞,我同時講到了另外兩則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關于末代皇帝溥儀的。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做過溥儀的先生,一天請溥儀到家里做客,拿起幾件自己淘來的古董展示給溥儀看。溥儀看了幾眼后,隨手指出幾件說這些是假的。王國維當時不相信,覺得自己對古董也是懂的,不至于分辨不清,就懷疑是溥儀信口開河。后來,他把這些古董又拿去給幾個古董專家看,結果凡是溥儀說過是假的幾件專家們也都說是假的。后來王國維再次見到溥儀時就問他是怎么辨別的。溥儀說:“我也不懂你們那套辨別辦法,我只是感到那幾件和我家里的不一樣。”生于帝王之家的溥儀,自小拿古董當日常用具,耳濡目染日積月累間,便有了一雙鑒別古董的火眼金睛。
于是很自然的,引到第二個故事上,是我讀書時課本上有過的一篇古文《賣油翁》。歐陽修的《賣油翁》,說的是康肅公陳堯咨善于射箭,他因而非常自負。有個賣油的老翁卻不以為然。陳堯咨很氣憤,老翁就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最后,賣油翁說:“我亦無他,唯手熟爾。”(我也沒有別的訣竅,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
然后,我告訴孩子,很多事情的訣竅,不過在于“唯手熟爾”四個字。豌豆公主之所以能敏銳地覺察出十八層天鵝絨下的一粒豌豆,那就是她身為公主,在從小嬌生慣養的生活中一天天積累出來的嬌嫩皮膚和敏銳感覺造就的“專業修養”。很多人可以冒充公主,一時半會兒也許也能裝得像模像樣,但是在關鍵環節,也就是當面對像天鵝絨下一粒豌豆這樣的非常考驗時,就會現出原形。而真正的公主,哪怕被雨淋成落湯雞,無論外觀上看起來那么狼狽,依舊會在關鍵的考驗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專業素質的價值。這種沉淀在骨子里的專業性,一時半會兒或許會被忽視被掩蓋,但遲早會有機會展現出來。所以有個專門售賣日本商品的APP就取名叫豌豆公主,取這個名字,大概就是為了表示他們在日本商品海淘領域具有無可比擬的專業性,也表示在這個app里所有的假貨都會像假公主一樣被戳穿和識破(我不了解這個APP,純粹只是做個例證,沒有推薦的意思)。豌豆公主,代表的就是一種專業的力量。哪怕沒有王冠,公主一樣是與眾不同的。同樣的,皇帝溥儀能一眼鑒別真假古董,也是憑借一日日的日常積累而造就的對古董的敏銳感覺;而賣油翁就是在一次次為顧客舀油的過程中,無數次地重復操作使得自己的舀油技術高妙無比。
當然也有人天生在某些方面具備特別高超的本領,比如超乎常人的身高、特別敏銳的嗅覺、天賦的美貌、天賜的歌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這是上帝造物不千篇一律的表現,作為個體,都只能先接受,然后在既有的基礎上去發展自己。每個人如果用一輩子去專注于做好一件事,那就極大概率可以獲取到像豌豆公主、溥儀、賣油翁那樣的專業修養,能令旁人嘖嘖稱奇,對于那人自身來說,其實唯一的理由不過是手熟二字。
所以現在媽媽每當看到某個特別成功的人,都不再僅僅是驚羨人家在其領域的超常水平,而是敬服于他們在自己領域很多年鍥而不舍的執著精神。媽媽希望自己能將自己的專業做好,也希望你在打好知識基礎之后,找到一個能讓自己終身奮斗精益求精的方向,在那個領域成為豌豆公主一樣的人,到達一般人無法到達的境界。那樣,你無須賣人設,無須搞包裝,無須博眼球,無須找門路,無須靠背景,都一樣能在自己的領域里,成為最最無法被質疑的“公主”!
P.S.當然,《豌豆公主》還有更多的內涵可以挖掘,下一步,想和孩子說的關鍵詞是“匹配”。所以下一篇關于豌豆公主的文章,標題可以定為——《從童話<豌豆公主>說起,與女兒談“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