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社會,一切都是那么便利。只要想要,馬上就可以得到:吃的、穿的、看的、玩的。
這里面也包括性:在杏觀念越來越開放的當下,加上社交軟件的發(fā)達,性的得到也越來越容易了。更多的人可以把性和愛分開,將其簡單地當做一種獲得快樂的方式。
據《紐約客》2016年的報道,“約火包”(hookup)在當下社會已經不被視為一種負面詞匯,而更被看作是一種社會文化;另外,據新浪《24-30歲單身白領女性性欲望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32%左右的女性表示如果對異性感覺好的話,當天上床也沒有問題,有43%的女性表示可以接受一夜情。
這也不算太大問題。潘綏銘就說過,21世紀,人們對待性的態(tài)度,慢慢地從傳統(tǒng)的以婚姻或愛情為前提,逐漸發(fā)展到只是基于快樂——當雙方都只是想獲得一時的快樂、并且你情我愿、平等尊重、沒有傷害任何一個人的情況下,性的發(fā)生又有什么問題呢?
這一切在表明,性這種自然本性,在慢慢地得到正視。
01 越來越難發(fā)生的愛
但在“杏交越來越容易”的同時,“去愛一個人”卻似乎變得越來越難。
現代社會的特性之一,是個人主義取代了過去的家庭。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體驗和感受,一切以個人為標準。因此,享受單身的人越來越多。據民政部 2018 年的統(tǒng)計顯示,中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 2.4 億人,甚至比英國、德國、法國的人口總和還要多,其中超過 7700 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tài),預計到 2021 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 9200 萬。
既然一個人生活這么自由,想干啥就可以干啥,不用遷就別人,而進入感情又意味著犧牲部分個人邊界,還要有金錢和感情的投入,并且會有情感受傷的可能性,那為什么還要選擇麻煩的戀愛呢?
《誠邀辣妹:網絡杏與愛》是一部紀錄片,里面一共六集,分別是6個小故事,從不同方面講述了網絡社會對杏與愛帶來的影響。
其中一集就講到了約會軟件的流行對人們帶來的影響。(https://www.toutiao.com/i6878859202018673163/?group_id=6878859202018673163) )
這一集的主角是一名叫James的男生,他經常使用約會軟件,享受這種不斷換新伙伴上床的感覺。
但在這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為他投入了感情的女孩。這里就重點講了他與兩個女生之間的故事,這兩個女生都為他的不負責任受到了情感上的傷害,但他卻似乎毫無感覺,并發(fā)現自己已經忘記如何去愛。
約會軟件的流行,表面上可以讓人更容易獲得性的滿足,但實際上卻似乎讓人們的關系變得更疏遠了,讓戀愛的承諾和責任幾近過時。
細想確實如此。表面上,與人的身體接觸可以很容易得到,曖昧的互動和言語也很容易獲得,可是,心之間的距離,卻變得更遠了。
為了避免各種麻煩,人們更喜歡短期關系,這固然可以帶來新鮮感、刺激感。與此同時,那種長期關系才需要和鍛煉到的承諾、責任、真誠、奉獻、包容,便慢慢消失。人們變得越來越自私,又越來越孤獨、迷茫。這背后,關系的缺失可謂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愛的渴望是一直都存在的。有一種情況叫“約素炮”,是在90后群體中流行起來的現象,指彼此沒有真正的性交,而是只是相約彼此擁抱著,給予對方情感上的安撫。
但實際上,要想真正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就必須學會去愛。否則,那只能帶來一時的痛快,在刺激過后,又會重回寂寞和無聊。
02 愛的消失,讓性變成了沒有生命力的澀情
《愛欲之死》一書就深入地研究了當代社會的愛欲問題。作者指出,愛意味著消融自己、承認他者,意味著一定程度的消極性,但現代社會越來越強調個人,追求自戀式的自我滿足,強調功利和效用,強調收支平衡,強調“零距離感”,抹殺了神秘、消極、想象力,于是純粹之愛越來越難發(fā)生。
愛欲的消失在很多方面都產生了影響。其中一點便是讓性去儀式化、世俗化,變成了赤裸裸的沒有生命力的澀情。
澀情的吸引力在于“將無生命力的性行為從有生命力的性愛中剝取出來”。澀情的傷風敗俗之處不在于它含有太多的杏內容,而在于它其實與性無關。
今天,對性構成威脅的不是“純粹理性”,即反對快感、認為性行為“不潔”的觀點,而是澀情。
澀情≠性!愛欲的消失,讓性失去了味道,退化回原始的動物性活動。此時,再多的再容易獲得的性,又有什么意義呢?
此外,愛欲的消失,也會讓人們變得越來越自戀,把自我投射到整個世界,唯我獨尊。這甚至會造成一些心理疾病,抑郁癥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體現。
(關于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會在另一篇文章詳細介紹)
03 愛,才能真正讓我們獲得拯救
實際上,惟有愛,才能拯救自戀,拯救精神和心靈,讓生命更燦爛。
愛,能讓本能的性變得更加美妙,體驗更加深入。這其實就和帶著愛去吃飯、去生活是一個道理。
而要想學會愛,我們必須有勇氣去消除自我。但這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所倡導的競爭與功利是相反的——愛,意味著放棄算計與功利,放棄期待。它不是一種行動,只是一種單純的狀態(tài)。
對于愛,英文里的說法是“fall in love”,即“墜入”愛河——不是“站”在上面,也不是“走”進里面,而是“墜入”。這可謂是一個十分貼切的說法,生動體現出在愛面前自我的消失,它愿意消融,與對方合為一體。這表面上似乎是某種自我犧牲,實際上,它可以讓我們與他者融合后獲得比自身強大得多的力量。
最后,愿我們都能無所畏懼地去感受愛,付出愛,培養(yǎng)愛的能力,并讓愛帶領我們體驗終極的無限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