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杰,蒙古族,遼寧朝陽人,我和他同齡且都是遼寧人,看他的書更能通過同齡人智慧的眼光重新打量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國度,我們所在的這個繽紛的世界。
這本《簡讀中國史》素雅干凈的封面吸引了我,看進去后隨著他一環扣一環的核心問題的提出,不知不覺地和張宏杰走過2000余年的歷史進程還未盡興,索性隔了一段時間又讀了第二遍。
他的解讀讓我在自己淺顯的歷史認知中強化著下面的觀點:
1、自從開天辟地以來,中國人從氏族、部落到邦族,再到國家,血緣家族一再擴大,到了周朝,這種宗族意識達到了頂峰。可以說,在三代以前,中國人是完全生活在宗族之中的。
2、即便是在血腥的戰爭中,優雅仍然是春秋時代貴族的基本追求。
3、春秋時代的戰爭都是貴族的游戲,以榮譽為目標,戰爭規則明確,風度翩翩。
4、“爭霸”是春秋時代的主題,“變法”是戰國時代的主旋律。
5、韓非子認為,人性本惡,百姓自私自利而且愚蠢,所以最高統治者不能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三樣東西:法、術、勢。“以法刑人,以勢壓人,以術馭人。”
6、商代重鬼神,周代信天命。
7、起自邊緣的周人創建了完整的“封建與天命”政治結構,同樣起自邊緣地區、充分吸收了草原文明的秦人,也創立了一個決定2000年文明基本結構的新制度。
8、“希臘混合型的海上文明具有內陸文明難以追比的政治寬容性、契約共享性與文化流動性。”
9、崇尚一元與崇尚多元,從上古時期就已經成為東西文明的本質區別之一。
10、“周秦之變”(”周存在時間長達近800年)周----封建分封制度,秦----大一統郡縣制度,變----以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時間節點,在此之前2000年的中國,和在此之后2000年的中國,存在本質性的不同。
11、在周制中,只有諸侯才需要效忠周天子,有朝見周天子的義務。孔子和孟子勉強只能算卿大夫一級,他們只需要對諸侯一級負責,輪不到他們對周天子負責。
12、周代的人們是生活在一個一個小的自治社會當中的,也就是小共同體中,他們有很大的自治權,他們的實力來自自己領地內民眾的效忠,而不是憑借上級領導的賞識。
13、小共同體和大共同體的區別,或者說周秦之變的主要內容,就是政治組織形式變了,國家的汲取能力大大提高了。
14、周秦之變的第二個變化是人際關系和人的道德水平的變化。
15、西方的三權分立是為了制約最高權力,而中國的三權分立,是為了保護最高權力不受挑戰。
16、秦漢帝國----以后中國政治發展的主要邏輯-----外儒內法。
17、《朝代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東西晉,南朝北朝是對頭,宋元明清帝王休。
18、法家創立的皇帝制度的一個基本邏輯----制衡和防范。
19、唐代封駁制度和進諫制度在防止權力過于集中和皇帝錯誤決策方面起了很大的制約作用,這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原因。
20、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現背后,反映出契約精神和法治精神。
21、現代資本主義是一系列偶然匯集到一起的結果:一個軟弱的君主政權和強大的議會,一部根深蒂固的習慣法以及常備軍制度的長期缺乏,還有自治傳統,這些都恰好匯集在了英國,構成了英國崛起的獨特背景。
22、1793年,英國使臣訪華。
23、西班牙的絕對專制式、荷蘭的松散聯邦式,英國的君主立憲式,法國的君主專制式。
24、在秦代大一統之后,中國讀書人心目中就高懸起一個政治理想,叫“三代之治”。歷代儒生都夢想著回到三代,他們認為,三代之治是天下為公,而秦之后卻變成了天下為私。
25、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就被并入了全球化大潮。
中華民族出現巨大的心理創傷。(“天無雨,地發干,全因鬼子鬧中原”)清王朝財政屢次瀕臨崩潰,也給普通民眾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基本規律:人口曲線規律~~晚清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醫療條件進步,導致人口模式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濟增長規律~~正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導致人口發展模式的轉變。
26、只有把中國史放到世界史中,我們才能看清中國的特點。
27、大一統體制一方面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帶來了長時間和大面積的和平,另一方面卻也限制了社會變化發展的空間,也壓制了地方的效率。
28、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地理,決定了它的大一統趨向。在大一統的框架下,我們應該可以吸收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實現“系統升級”,充分激活整個社會的活力,在每個人更幸福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更強大。
跟著張宏杰梳理著中國歷史脈絡,知道自己祖先的處世方式,豐富了很多自己當年在歷史教科書中所學到的歷史史實中的細節。張宏杰說他寫作的過程其實也是解決自己許多困惑的過程,感謝張宏杰能面對我們普通大眾讀者為我們普及這樣一本豐富詳實的史實讀物,他自稱這部書是“野狐禪”,我更愿意把這本書看做是在拾取歷史的碎片中架構自己生命的良師益友,畢竟活過的先人向我們昭示了多種生存的本來模樣。循著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找尋自己前行的外在動因,知興替,明心智,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