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虛”,最早見于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序:?“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后動。”
在市、縣以上,務虛會一般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是我們國家的一種重要會議形式,主要是針對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對明年重要工作的思路進行謀劃、研討,這種務虛會準確名稱叫“年度工作務虛會”。有時,還會召開專題務虛會,達到深入交流、集思廣益的目的。
說白了,務虛會基本等同于腦力風暴。
務虛并不是要來虛的,而是圍繞如何更好實干的頭腦風暴,需要有“干貨”。因此,務虛和務實是無法分割的。所謂務虛,就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分析形勢、思考問題、琢磨道理、謀劃思路、把握未來,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和決策之前的運籌帷幄。所謂務實,就是用實招、干實事、求實效,認認真真落實好每一項決策,扎扎實實辦好每一件事情。
簡單來講,務虛就是講道理,務實就是講執行。
那為什么要開務虛會?
答案:搞清了方向再拉套
如人民日報講道,一年的工作收官了,并不意味著所有流程的結束。對“去年的工作怎么看”,需要仔細回味過程中的得失,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尋求規律;對“新年的工作怎么干”,有待我們分析形勢、明確任務,做出理性判斷和前瞻安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務虛”之后的靜思,方有“務實”之后的喜悅。例如市里通知務虛會要求有關領導深入開展調研,為開會作充足準備。提前搞調研,目的就是要把問題搞深搞透,分析并靶向精準地提出工作思路。
務虛會怎么開?
從會議流程看,務虛會主要包括調查研究、形成調研報告、撰寫發言材料、會議交流研討幾大環節。在體制內任何高大上的會議,終將以厚厚的文字材料形式呈現在領導干部面前。
從準備材料看,務虛會一點都不虛,要實打實寫出像模像樣的文字材料,一般要準備至少3份材料:調研報告、發言稿、PPT。這三份材料能體現出領導對工作的思考見地和對工作的精準謀劃。
按照會議形式來看,務虛會形式靈活,發言束縛較少,文字表達也相對靈活多樣。
一般來說,市一級的年度工作務虛會上,四套班子領導要全員過堂,會議一開就要一整天時間。領導干部的所有想法、觀點最終必須濃縮為幾分鐘、幾千字的發言稿。雖然務虛會上領導干部的發言簡短,但基本上都包括了來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會作為明年的重要工作去落實。
務虛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謀劃,務實是“決勝千里之外”的行動,兩者相輔相成。務虛會如登高望遠,目的還是為了由虛轉實、腳踏實地、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