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就是令牌,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機性,不可預測。一般黑客或軟件無法猜測出來。
那么,Token有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原理呢?
Token一般用在兩個地方:
- 防止表單重復提交、
- anti csrf攻擊(跨站點請求偽造)。
兩者在原理上都是通過session token來實現的。當客戶端請求頁面時,服務器會生成一個隨機數Token,并且將Token放置到session當中,然后將Token發給客戶端(一般通過構造hidden表單)。下次客戶端提交請求時,Token會隨著表單一起提交到服務器端。
然后,如果應用于“anti csrf攻擊”,則服務器端會對Token值進行驗證,判斷是否和session中的Token值相等,若相等,則可以證明請求有效,不是偽造的。
不過,如果應用于“防止表單重復提交”,服務器端第一次驗證相同過后,會將session中的Token值更新下,若用戶重復提交,第二次的驗證判斷將失敗,因為用戶提交的表單中的Token沒變,但服務器端session中Token已經改變了。
上面的session應用相對安全,但也叫繁瑣,同時當多頁面多請求時,必須采用多Token同時生成的方法,這樣占用更多資源,執行效率會降低。因此,也可用cookie存儲驗證信息的方法來代替session Token。比如,應對“重復提交”時,當第一次提交后便把已經提交的信息寫到cookie中,當第二次提交時,由于cookie已經有提交記錄,因此第二次提交會失敗。
不過,cookie存儲有個致命弱點,如果cookie被劫持(xss攻擊很容易得到用戶cookie),那么又一次gameover。黑客將直接實現csrf攻擊。
所以,安全和高效相對的。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吧。
此外,要避免“加token但不進行校驗”的情況,在session中增加了token,但服務端沒有對token進行驗證,根本起不到防范的作用。
還需注意的是,對數據庫有改動的增刪改操作,需要加token驗證,對于查詢操作,一定不要加token,防止攻擊者通過查詢操作獲取token進行csrf攻擊。但并不是這樣攻擊者就無法獲得token,只是增大攻擊成本而已。
比較高級的參考這個文章:http://www.cnblogs.com/xiekeli/p/560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