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6月24日早上,正準備往茂縣方向出游,赫然看到網上松坪溝山體垮塌事件。
對松坪溝很有感情,因為前后去過兩次了。
馬上在朋友圈轉載了新聞,但不知是周末大家醒來的遲,還是見慣不驚四川的天災人禍,反饋的人很少。
在追蹤新聞中,翻出自己去年拍的照片,很是感慨,遂又貼出兩次去松坪溝拍的照片,有松坪溝美景,更有幾個鄉親的照片。結果馬上引來朋友們的關注,大家紛紛表達對松坪溝的祝福。還有人馬上把這些照片進行了轉發。
有了故事,有了場景,有了人物,人們才會對那個地方對那個世界有了發自內心的關懷。不帶感情色彩的轉發,無法喚起人們心中的豐富情感,它也只是一個新聞而已,并沒有跟自己情感上有連接。
風險投資人克里斯·薩卡有一個忠告說:你應該掌握講故事的技能 —— 因為說服別人最好的辦法往往不是靠理論和數據,而是講一個好故事。
我動感情,你也跟著我動感情;我怎么想,你也跟著我怎么想。我用故事,能讓你的大腦跟我同步 —— 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不過如此吧?
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如果你的大腦都跟我同步了,你就會不自覺地贊同我的觀點。
所以故事是一種傳播手段。
也許有時候道理比故事值錢,但是故事的生命力遠勝道理。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一生之中學了許多道理,也許還不如經歷過什么難忘的故事!
說故事有這樣一個好處:好故事自帶傳播屬性,人們看到充滿情節的好故事,就會有強烈的傳播分享的欲望。
好的故事要建立起共情效應,也就是讓受眾覺得這個故事和自己有關系。其次,好故事應該聚焦遇到困境的人。
由此想到,當你想進行大眾傳播的時候,最好要從故事入手,以好的故事帶動大眾的共情效應,那樣的傳播才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