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里總是這樣,
在一起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熱戀時所有都神秘新鮮,
厭倦時便覺原來膚淺,
分分合合后發現再也回不到從前,
最后也分不清,
到底是愛一個確切的人,
還是愛著愛情的感覺。
“所有愛情的軌跡,
都離不開12個晚上。”
看完《十二夜》,這部敘述平淡簡單的片子,甚至需要字幕去銜接起來,談不上精致,但是每個情節,每句臺詞,每種心情,都讓人覺得很真實。
故事其實一目了然,張柏芝飾演的Jeannie在失戀之后遇見了陳奕迅飾演的Alan,兩個人猶如久別重逢,迅速地相愛,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但是愛情里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樣的,女人總是愛到失去自我,而男人卻總是覺得被這種愛綁架,于是慢慢失去新鮮感,變得敷衍,變得冷淡,直到女方被逼得主動提出分手。
Jeannie太愛Alan,分手后久久不能走出失戀的陰影,她放下自尊與他復合,出于生理需求出于愛或者出于其他,Alan答應重歸舊好。本以為如愿以償可以重新開始,但是Jeannie卻在某一瞬間茅塞頓開般明白:原來自己早就不愛他了。
這部片子讓人津津樂道的細節太多了。
Jeannie聲淚俱下地講述自己分手后如何難過,如何想念Alan,但當她轉眼看向他,他早就聽得睡意朦朧了。愛情里單方面的奮不顧身,都是自己感動自己。Alan愛Jeannie的時候,即使半夜半路爆胎也要趕去見她,不愛的時候,所有的關心與問候,都變成了啰嗦的嘮叨。
分手吵架的時候,Alan說不想讓Jeannie不開心,仿佛分手并不是他本意,但實際上他做的每件表明不愛的事情,都讓她不開心。愛或者不愛,都求個痛快。那些用冷暴力分手的,除了證明自己沒有擔當,并不會顯得自己有多么無辜。渣男最可怕的從不是欺騙感情,而是讓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Alan給Jeannie分手的理由,是“我以前覺得你很過癮,很有性格,但是現在你只會緊張我”。Jeannie不明白,為什么“我對你越好,你就越囂張”。得不到的從來都矜貴,太容易的總是掉以輕心。只要是愛了,難免會卑微,但是不管多么愛別人,也一定別忘了愛自己。
以上任何一個觀點都足以拓展成一篇長文雞湯,仿佛就是愛情里自己的心聲。因為我們在觀看影視作品或者是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會慣性將自己代入主角的立場,因而所產生的共鳴都局限于作品所展現的本身。
還有更特別的視角,是跳脫出主角思維,以上帝視角來審視的,能發掘作品展示的以外的東西。
有一種觀點認為,其實兩位主角都是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的,他們根本不懂什么是愛情,對一個人產生迷戀,只是因為需要不斷在別人身上獲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東西。
Jeannie失戀后愛上了Alan,發現自己不愛Alan后,又戀上了片尾出現的謝霆鋒,或許她從來不是愛著某一個真實的人,而是愛著愛情里的浪漫,愛著被愛的感覺。
而Alan,自己忙于工作,女朋友玩真心話游戲他感到無聊,陪女朋友旅游他嫌累,自己沉悶無趣,卻要求女朋友有趣。也許他也從沒真正愛過誰,只是一味地將對有趣生活的追求,轉化為了對女友“有趣”的要求。
愛可以滿足人的某些需求,但愛從來不只是一種需求。我們相愛,從來不是為了從對方身上索取什么,而是需要長久的付出,無論是陪伴,還是鼓勵,還是物質,總之,你愿意和這個人一起,享受探索人生的樂趣,并且一起走向成熟。
都是大人了,你應該明白,這世上的一切,除了時間,都是有保質期的,新鮮感也不例外。新鮮感沒了,自然就會覺得無趣。
所以能怎么辦啊,你也很絕望。
但凡是人,總會有缺點,一個人若沒有缺點,那這本身就是一種缺點。愛一個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好,你得順便把他的不好也給愛了,因為那些不好在你的愛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你若是因為他的白襯衫愛上他,那么你也要接受他的汗襪子;如果你喜歡他比你成熟,那么你也得接受他豐富的感情經歷。
如果因為一個人恰好某一點吻合了你的標準,你就瘋狂愛上,但當發現對方不是自己想象的完美模樣,就覺得失望想要離開。說真的,這多半不是中二少女,就是自我巨嬰。
多巴胺負責一見鐘情,愛負責細水長流。
比起那些突然對我好的人,更喜歡那些長久對我好的人。
“本來習慣了黑暗,卻因為見過陽光而開始貪戀光明。”本來我也不奢求你對我好的,但是被你好好對待過,就覺得如果你要傷害我的話,就太讓我難過了。
“你怎么知道他不愛你啊,不要胡思亂想了。”
“因為我見過他愛我的樣子。”
當時愛你是真的,當下不愛你也是真的。能責怪什么呢?
也許每一段愛里的熱情都是相對有限的,消耗得太快就沒有了。就像鬧得死去活來那么激烈的,總是會落得一場空,而像細水長流的那么溫和的,反而能攜手白頭。
愛我少一點,但是愛我久一點。
愿所有的愛,都停留在第三夜。